观后感范文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之以色列

发表于2021-01-16 09:50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之以色列


      第五集来到以色列,抛开和这个国家相关的那个无解的战争,以色列现在以创业之国继续闻名于世。是风投,共享经济和创业者的乐园。片中从探寻缘由的角度访问和拍摄了很多学校以及教育学者:怎样的小时候造就了勇于创业的一代。


少年CEO们在开会

       以色列人均专利数第一,大学生比例第一,而犹太人最重要的三件事,教育,教育,教育。学校是教育的最主要场景,片中拍摄的学校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角色“教育小丑”。打扮成小丑的老师不定期会在学校里随意活动,她就坐在你旁边,用小丑的规则,而不是陌生人应有的边界和孩子们互动,可能是靠着你,把你从椅子上慢慢的挤下去了,可能是和你一起傻傻抖动一个鲜艳的飘带,无厘头的事情,让你在安心和愉快中放松自己,就像和小丑一起“出丑”,也许我们不喜欢学校不是因为学校本身,而是因为不喜欢在学校里的我们自己吧。因为小丑而爱上在学校学习的自己,喜欢上学校中的生活。这个点子也是很有创意了。


孩子们非常愿意和教育小丑互动

      说回到创业,以色列年轻人创业成风,片中接受采访的leechy公司,CEO16岁,技术骨干有14岁的,电路设计/元器件焊接,外壳切割,样品组装,测试都在大厅里自己动手完成,我猜后续如果一切顺利,后续还需要自己做路演,自己找投资什么的。会经历所有这些创业的过程。CEO清晰的阐释:创业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伴生部分,并不会代替学校学习,创业工作是在课余完成的。而另一个16岁的孩子则对学校相对刻板的书本学习激进的表达了不满,认为学校也应该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旨,无论学校教的怎么样,他们的口才是真的不错。


14岁的中学生在创业公司做自己的产品

      以色列人看待失败的方式也是很有趣,在以色列文化中,失败并不是结局,是再次尝试的开始。

图片

        以色列的英雄是在失败后仍然敢于不断尝试的人。片中展示了3个高中生尝试登月,但没有成功,但仍然获得了举国上下的赞赏。以色列整个社会和文化都表现出,对努力后未达到预期的这个结果不看重,而是鼓励再次尝试。我想这是成为创业之国的第一个原因。


民间登月虽败犹荣

      片中采访的以色列知名教育学者德隆用一个简单的游戏来扩展思维的边界,任意两个东西,每个参与游戏的人提供一个线索来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越超出常规越好,但必须有逻辑。可以想象经常做这儿游戏的人,对日常事务一定会有独到而合理的看法。

      辩论也是犹太教的一部分,即便是对圣经,也要翻来覆去的辩。以色列人习惯思辨和质疑,不在意已有的答案,这种思维模式看待已存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才会很自然有创新的种子萌发吧。这是我理解的第二个原因。



另外可能也是这种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可以用发展的目光,幽默心态的对待悲伤的过往。


用幽默来对抗悲伤

       片中介绍了以色列人性格中的“chutzp虎刺巴” ,指直言不讳,准确坦率的说出意见和感受,直面问题,提高沟通效率,找到解决方案。无论家人朋友师生甚至军队上下级之间,大家都这样做,这样的效果很容易想象,一定是对问题敏锐,让机构灵活,对小体量的组织结构来讲是非常有效的信息同步方式,如果把组织比作一个生命体,就相当于拥有很多双眼睛,很多双手,很多条腿。这种方式也非常适合小的创业团队。我想把这个归为以色列成为创业之国的第三个原因。

       以色列的创业团队往往很小,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市场来实验产品效果,对这一点片中的人有很清醒的认知,阿里投资特拉维夫的创业团队,把产品迁移到中国市场进行商业化,让以色列分部自主运转,而阿里并不派监管角色来特拉维夫指手画脚。以色列人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我想这是出于对民族整体体现出的孕育智慧的能力的傲娇吧。承认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局限,寻求广泛的合作,让自己的种子结出果实。这是我找到的第四个原因。


以色列以比北京小的面积消化了350倍于原国民的新犹太移民

       以色列是个太特别的国家了,全民属于同一个民族的共性认知和重视个性化发展让这里显得,怎么说呢,和而不同。

       宗教学校会鼓励孩子用纸箱制作圣城模型,学校也有特别的透明积木投影制作耶路撒冷的街道和城堡,幼儿园就开始熟悉它,学习它;

       每间学校包括幼儿园都有防空室,每三个星期演习躲避空袭,而防空室平时作为暗室教学使用;

       这里用真的工具让孩子制作玩具,包括像锤子榔头这样的“危险品”;

       从少年时期就开始鼓励创业,社会和家庭无比包容;

      全民皆兵的军队中年轻人继续学习并组队演练,军方甚至成立创新部门,给这群高中毕业生创意竞合平台。

      所有的事情都在生存模式中展开,思考也是,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唯有把握当下。这需要质疑的精神,需要寻求解决的力量,需要容忍失败并接受不断尝试的包容,因为这就是以色列的教育和生活。


       和我们四平八稳百年树人的教育,五年规划百年富强的目标相比,以色列很不一样。他们就像一个不打烊的魔术工坊,随时给你惊喜。虽说不谈政治,但是直觉现在的中国和以色列体现出的强大互补性,让我对未来两个国家的合作充满想象。

返回观后感范文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观看《永远在路上》有感
  • 下一篇:《党建好声音》特别节目《民办高校党旗红》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