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

话剧《茶馆》观后感

发表于2022-06-15 09:38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话剧《茶馆》观后感




看着老舍的照片,敦厚稚拙的微笑中总是让人感觉有那么几丝意远悲凉……



他生于忧患,《茶馆》中第一幕转年的立春,正是他的出生日。《四世同堂》里祁家的小杨家胡同5号也就是他的出生地。



他逝于忧患,在那个年代的某个夏天,他选择了太平湖,选择了他内心渴望的“太平宁静”……



他是旗人,如果清王朝没有垮台,他不能经商,也不能出外谋业,只能有两个出路:一是像他阿玛那样做“旗军”,二是读书,考取清朝廷的“公务员”。可是他两岁上,他的阿玛在正阳门殉职,他在他讷讷的抚养下到九岁时才在纠结中上学,1911年到了,他的铁杆庄稼没了,于是他考上了师范。我们国家近代史上,“教员”这个群体是非常了不起的,涌现出好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他,虽未力挽逛澜于历史,但是却独领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整整20多年的中国文坛!他的作品被世界熟知,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是当年总理的召唤,他或许后来成了美国人。可是他回来了,因为他爱这个国家,爱他的人民!更爱他的北京!



李敖的《北京法源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讲的也是北京,可那是“移民”人眼里的北京。真正的北京,尤其是北京内城怎么样,那你就得看老舍笔下是怎么样描述的。老舍把他内心中涌动的激情用朴茂平实的文字包裹上笑里带泪的“幽默糖衣”呈现给你,像五月节下满街飘荡的粽子香,那么的甜津澹远;又像京郊六郎庄的莲花白,那么的绵软回甘……



有人说《茶馆》中的人物不高尚、不团结(虽然话剧结尾的背景音乐是《团结就是力量》)。请问什么是“高尚”?什么又是“团结”呢?放下个体“利益”去谈“高尚”,去论“团结”,然后“一致抵抗外敌”,这都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趋于整合统一,才会有“团结”和“共同抗争”!你能不能理解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这跟“他们”无关,只跟你自己生活的顺心与否有关。“他们”不会因为你的理解而改变他们的结局,但是你会因为理解了他们无法摆脱时代的桎梏而让你更珍惜如今的生活!去平和的理解那个时代的小人物吧,这样你就会生活的顺心顺意。



老舍是一个秉节持重、谦卑自律的人。虽然他本身就是基督教徒,可是对“马五爷”这种靠吃洋教饭的恶霸,他给予了极大的抨击和鞭挞!即使就三句简单的台词,但是人物形象却呼之欲出!老舍先生的笔法真率研润到了巅峰!



事实上,每部伟大的作品中都应该有作者自己,那《茶馆》中,谁是先生呢?我感觉王掌柜、秦二爷都有老舍的影子,但是最像先生的,还是常四爷!



老舍的文字清言见骨、造语生峭,他最擅长把两个相似背景的人物对比平铺直述,比如松二爷和常四爷,同是旗人,性格处事却云泥之别。常四爷,我个人认为他是话剧《茶馆》里真正的灵魂人物,因为他的每次出场都是代表着社会的变革,而且每次总让人震聋发聩直至惊愕窒息!



《茶馆》最后一幕中,常四爷那句“我爱这个国,谁爱我啊?”这句灵魂的“拷问”成了话剧的台词经典。细想,常四爷这个“爱国爱家”却失掉“家”的一位觉醒者,发出了这样的哀恸,是因为他有一颗被囚困的“报国”心,可最后只能靠卖花生仁儿延口残喘。那“国”与“家”的界限是什么呢?“国”是人心中的美好,而“家”才是我们的人生底线!所以,曾经的那个号召“为党国效忠”的人,他最终夹着尾巴去了那个“省”啃着小凤梨去了,而我们在“保家卫国”中站直了腰杆子、鼓起了钱袋子!



“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国人往往是在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去反抗,而这个时候,就缺那么一个榜样。《茶馆》里的康大力正是这个榜样!他参加了共产党,成为了暗夜里的星星之火。因为苟且,我们留下了有用的“声音”,也正因为这星星之火,我们才有了希望,才有了坚韧不拔的力量!



唯一的遗憾,《茶馆》对抗日战争背景下的人物状况着墨很少,幸好老舍先生的另一部《四世同堂》正好力逾千均的弥补了这一缺憾!只是面对《四世同堂》的结尾,可爱的小“妞子”饿死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时,我哭得稀里哗啦,小妞子啊……



你的目光看向哪里,就决定着你的人生是哪个方向。待口罩摘下时,多去看看“茶馆”吧,嗯嗯,别处还是少溜达吧,比如“酒吧”、“烧烤店”什么的………

作者:大个儿的懒羊羊
返回观后感范文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范文
  • 下一篇:《海洋奇缘》观后感范文精选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