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精神》观后感:守住法律的底线 守护人们的善行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法治深壹度》栏目联合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推出的系列节目《法治的精神》(第三季),梳理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通过鲜活的案例审判故事让公众认识到国家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法律保护什么、制裁什么,引导公众把行为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厚植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弘扬诚信友善、履约尽责、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乌鲁木齐铁路运输法院号召干警积极收看节目,撰写心得体会。
守住法律的底线 守护人们的善行
乌鲁木齐铁路运输法院综合办公室
干警 热孜宛古丽·艾合麦提
《法治的精神》第二集--善待每一份善意,老人小区身亡,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后,老人家属向保安索赔;业主免费为居住的大厦购买儿童滑梯供所有大厦内儿童免费玩,其配套地垫致人摔倒受伤被索赔,施善举反成被告;一人好意免费带其表哥去办事,途中出车祸,好意同乘却因索赔问题被告上法庭。他们都是出于善意帮助周围的人做了好事,最后这些善举却成为了被告上法庭的理由。
被救助者事后诬告施救者为“肇事者”,索要赔偿,甚至走到法庭--此类行善反被诬告的案件频频发生。这是一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人对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的亵渎,也是对法律公平正义性的质疑。为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营造社会正能量,202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见义勇为免责条款和好意同乘条款等引入法典,既保护了受害者的权益,又宣扬了良善互助的社会风尚,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友善,是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友善的价值观,引导大众相互友善相互支持,这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道德纽带,更是维护健康良好的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
引领向善正能量。作为法院干警,我们应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社会正能量,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当然,我们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要倡导社会正气,一个健康、文明、向善的社会,既需要法治的滋养,也需要道德的沃土。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增强法治理念,提升道德水平,凝聚社会正能量,保护善人善举、维护公序良俗,用公正的裁判,守住法治的底线,提升社会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