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观后感
“聚来一堂清风,散去满天星斗”。偏远闭塞的大别山区,极其简陋的办学条件,一所普通的师范学校演绎着“甘于坚守”、“教育救国”的故事。
为加强新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数学与统计学院新生于10月17日晚上7:00在南区音乐厅观看由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老师以及同学表演的大型原创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并撰写观后感。下面是数学与统计学院24级新生优秀作品展示。
优秀作品(一)
霜天红烛观后感
信息2401 徐杰
很荣幸我有一次难得的机会作为观众在音乐厅看了一场令我十分难忘的黄梅戏——《霜天红烛》
伴随着“一山复一山,一岭高一岭。学堂遍黄冈,处处读书声。百年老师范,代代铸师魂。初心似红烛,不畏霜天永放光明”的歌声,大幕拉开,观众的视野被拉到清末民初。穿着长衫马卦和学生装的师生,出现在“黄州府师范”学堂门前,他们为时局和国运之变侃侃而谈……”接下来是一幅又一幅生动而又带有情感的画面出现在我的视线前,仿佛我早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场黄梅戏音乐剧以黄冈师范学院红色校史为背景,以百年老校“甘于坚守”为主题,讲述了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坚持办学、“一根教鞭伴终身”、“薪火相传、初心不改”的感人故事。全剧以黄师兰在黄州师范求学执教经历为主线,演绎了黄州师范在经历战乱与炮火,停办与复办后的黄州师范依旧坚守教育的黄师精神。剧中黄师兰在经历爱人牺牲,抗日战火后依旧坚守在教师岗位上,并毅然决然的将自己的子女送往苏区执教。
在剧中,主演“黄师兰”,经历了三次较为典型的矛盾冲突:一是少女时代的黄师兰逃婚,要到学堂报名入学。她的坚持,让校董打破了黄州府师范学堂不招女生的先例;二是已为人妻的黄师兰失夫之痛。他的丈夫罗培刚,在黄师学堂就与黄师兰暗恋,并受黄师兰资助船票到日本留学。留学回国后,罗培刚和黄师兰边从事教育边参加革命。“七一五武汉政变”,罗培刚被反动派枪杀。黄师兰面对失夫之痛,没有屈服,没有气馁,坚持在“一个人的讲堂”上课,声张正义。三是黄师兰的女儿罗晓兰毕业后,是去上海学音乐,还是到大别山深处的苏区红军小学任教?在此矛盾冲突中,黄师兰对女儿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女儿,彰显了黄师兰的红色“师道”。
一条教鞭育秀才,一只红烛照丹心。中国近代的历史是红色的,但在这红色中也有一股青色,那就是教书人和读书人。拿着笔杆子的教书人用着他们的方式爱国救国。教育事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百年大业,教育为本。”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有着像黄诗兰这样的人,默默为教育事业延续香火,为祖国复兴教育人才。战士是国家外在的铁衣,他们是国家内在的魂魄。
这场剧我看到了黄诗兰跳下花轿,毅然选择入学的决心,看到了诗兰和罗培刚情窦初开时的懵懂,看到了黎校长为了恢复黄州师范学府时的焦躁不安,看到了罗培刚为祖国牺牲时的悲壮,更是看到了诗兰面对强权时的无所畏惧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这剧中的每个情节都在感染着我,让我看到革命年代一个个为祖国而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是如此坚强又如此伟大。红烛精神正在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在如今的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做出努力吧!
优秀作品(二)
聚一堂清风,散满天星斗
信息2401 胡秋豪
当《霜天红烛》话剧的帷幕缓缓落下,心中的感慨与触动如潮水般汹涌。我们的民族从历史的深邃之处一路走来,历经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即便未来看似一片黯淡,却总有那么一群人,宛如红烛般燃烧自我,为民族照亮前行的征途。他们聚时,恰似一堂清风,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散时,仿若满天星辰,引领着人们前行的方向。
在那个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怀揣着对知识的热切渴望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汇聚于一间小小的教室之中。这里,没有奢华的装饰,唯有破旧的桌椅与昏暗的灯光;这里,没有丰厚的报酬,唯有无尽的付出与默默的坚守。然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他们点燃了希望的火种,踏上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他们既是老师,亦是战士。在霜天的笼罩之下,他们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勇气,与命运展开顽强的抗争,为学生们撑起一片知识的广阔天空。他们的课堂,犹如一个温暖的港湾,让那些在风雨中飘摇不定的心灵找到了栖息之所。他们耐心地教导着每一个学生,用爱与关怀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他们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教会了学生们如何做人,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如何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红烛,是他们的象征。那微弱却又持久的光芒,代表着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燃烧自己的生命,为学生们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们就如同红烛一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强大力量,领略到了人性的美好光辉。
而当使命召唤之时,他们又如同满天星斗,各自奔赴不同的方向。他们怀揣着对理想的执着,散落在天涯海角,继续散发着光芒与热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希望的种子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就如同剧中的黄师兰,她勇敢地逃婚求学,打破了性别界限;面对丈夫的壮烈牺牲,她没有屈服,坚持在“一个人的讲堂”授课;她劝说女儿前往苏区任教,传承教育的火种。黄师兰的形象,如同一堂清新的风,轻轻吹拂着我们的心灵;她的故事,如满天璀璨的星斗,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霜天红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那些伟大的教育者们,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奉献。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追求真理,勇敢地面对困难。
聚一堂清风,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与人性的温暖;散满天星斗,我们能清晰看到希望的延续与梦想的传递。让我们以《霜天红烛》中的人物为榜样,在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优秀作品(三)
霜天红烛观后感
应数2401 姜彤
霜天,清冷而高远,带着一种肃穆的气息。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一抹红烛的光,显得格外温暖而动人。
看完《霜天红烛》,内心仿佛被一场无声的细雨浸润。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都如同跳动的音符,共同奏响了一曲关于奉献、坚守与希望的乐章。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在霜天的笼罩下,世界似乎变得格外艰难。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红烛的精神愈发闪耀。红烛,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那些在黑暗中坚守光明、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人们。
剧中的人物们,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使命。他们有的是勇敢无畏的战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毅然投身于战斗之中;有的是默默奉献的教师,用知识的火种点燃学生们的希望;有的是善良朴实的百姓,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着爱与温暖。他们就像一根根红烛,虽然渺小,却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世界。
其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主人公们的坚守。在霜天的压迫下,他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威胁,还是生活的困苦,他们始终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奋斗。这种坚守,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责任。他们明白,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影响到他人的命运,都可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改变。
同时,作品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希望的力量。在霜天的黑暗中,红烛的光虽然微弱,但它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它让人们相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有一丝光亮,就有前进的方向;只要有一份希望,就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这种希望,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拼搏。
《霜天红烛》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丑恶,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是否也能像剧中的人物一样,成为一根红烛,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他人的道路?我们是否也能在困境中坚守希望,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霜天依旧,红烛长明。这部作品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我们都成为霜天中的红烛,用自己的光和热,为这个世界带来温暖与希望。
优秀作品(四)
红烛照霜,薪火不灭
信息2401 王妍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当提及这句诗,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那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形象。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红烛之光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而薪火相传,则如同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红烛,那微弱却坚定的光芒,即便在寒霜笼罩的暗夜,也依然顽强地闪耀着。它象征着奉献与坚守,代表着那些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师者们。他们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为学生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在那一方小小的讲台上,他们用生动的讲解、耐心的引导,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他们如红烛般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们前行的道路,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挑战,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离不弃。
红烛照霜,是一种坚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无数的先辈们如同红烛一般,燃烧自己,照亮后人。他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在逆境中坚守信念。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繁荣的建设时期,他们始终怀揣着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无私奉献,默默耕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壮丽的篇章。他们的精神如同红烛的光芒,穿越时空,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薪火相传,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责任。从古代的孔子杏坛讲学,到如今的现代化教育,教育的薪火从未熄灭。“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一代又一代的师者们,接过前人的火炬,将知识与智慧传递给后人。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让学生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栋梁。这种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我们从先辈们手中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追忆往昔,念前人之努力。有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广收门徒,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不畏艰难,周游列国,虽四处碰壁却从未放弃传播自己的学说和思想。他如同一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弟子们前行的道路;有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遭受宫刑,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历经十余年,终于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司马迁就像一支在寒霜中燃烧的红烛,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亦有唐朝高僧玄奘为了求取真经,毅然踏上了西行之路。玄奘的西行取经之旅,如同红烛照霜,他以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点燃了薪火。
在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然而,红烛照霜,薪火不灭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红烛般的奉献精神,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需要薪火相传的传承力量,去继承和发扬人类的文明,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更需要坚持的信念,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放弃,不退缩,勇敢地前行。
吾辈需承先人之志,譬如本次大型校园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它融红色文化和教师教育题材于一体,以黄冈师范学院红色校史为背景,以百年老校甘于坚守为主题,讲述了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一根教鞭伴终生是她的信仰,薪火相传,初心不改,是她的执着信念。全剧以黄师兰在黄州师范求学执教经历为主线,演绎了黄州师范在经历战乱与炮火、停办与复办后依旧坚守教育的黄师精神。剧中,黄师兰在经历爱人牺牲,抗日战火后依旧坚守在教师岗位上,并毅然决然的将自己的子女送往苏区职教,先生大义感人肺腑。
同时本次新生思想教育会以黄梅戏音乐剧的形式呈现,不仅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表达了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怀。并且黄梅戏也是一种弘扬正义,宣传美德,教育人民的形式,通过舞台艺体现了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黄梅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和社会价值。
红烛照霜,薪火不灭。让我们在红烛的照耀下,传承先辈们的精神,让文明的火焰永不熄灭。在红烛的光芒下,我们携手前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优秀作品(五)
《霜天红烛》观后感
信息2401 王林峰
这是一部围绕敢于对抗命运逃离家族联姻,坚定追寻执教理想的黄师兰和虽身出寒门,但心怀大国的英勇革命者罗培刚之间互相扶持互相欣赏,共同为教育事业献身而展开的感人故事。
走进音乐厅,沉浸于戏剧的世界;走出音乐厅,心中感慨万千。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享受了视觉的盛宴,更引发了我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师兰祖上世代任教,身为女子的她巾帼不让须眉,毅然决然选择走上三尺讲台,勇担家族使命。跳下花轿,不畏世俗,步入学堂,坚持真我。但实现梦想的路途一定是荆棘丛生的。苏轼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挑战,但他以乐观和坚强的态度面对。早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险些丧命。而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此开始漂泊之路。中年时,母亲、妻子和父亲相继去世,而后又失去了爱子,此后一生孤独。然而,苏轼并没有被这些苦难击垮,反而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在各地为官时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在杭州任职时对水利进行了疏浚,造堤修闸,完成了对钱塘六井的治理工程。并用剩余钱在西湖上筑堤,这便是现在依然存在的苏堤。东坡肉也出自于此,这道菜不仅美味,还饱含苏轼的乐观豁达,坚韧不拔,更承载了百姓对苏东坡的感激之情。托马斯·爱迪生曾说过:“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奋斗,而唯有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而不畏艰险,坚定不移,不懈奋斗才是通往幸福的钥匙。
“才不在高有志则名,功底不深力勤则灵。斯是学堂惟师德馨,垩笔留清白,学子出蓝青。”师兰经黎校长考验写下的《投师铭》犹如黑夜中的一轮皎月,指引前方道路,磬人心脾。道出多少师范学子的心声,言尽千万导师的期待。助求知若渴的孩子们畅游知识的海洋,为那些对生活感到迷茫的祖国花朵指点迷津,拨云见日,直上九万里,这应该是每位教育者的理想和不竭动力。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可李陵案中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鲁迅曾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海伦·凯勒因小时候的大病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可理想驱使她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能她的世界充满黑暗,但她却能为别人带去了光明。雨果说:“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胜于需要物质。”人的肉体会倒下,可他高尚的精神会流芳百世。
与我而言,这次的观剧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有机会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重新思考对人生的定义,对大学生活有了新的规划,木然的心,再次燃起激情。
即使霜天寒骨,犹有红烛暖心。
《霜天红烛》不仅是一部展现教师精神的剧目,更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师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同学们更应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不畏艰难、坚持教育,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