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

微纪录片《天行健-后知青时代的故事》观后感

发表于2025-03-30 08:08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只有真实,才能感人
微纪录片《天行健-后知青时代的故事》观后感
作者:魏振明


  中国历史上的知青时代结束之时即已开启了后知青时代。知青回城以后,面临的是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伟大的历史转型时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迎来了市场经济大潮,随后是改制、下岗。这一千七百万知青和全国人民一样欣喜、兴奋,当然也有迷茫无措。在很多纪实性的文章包括口述历史里也都会讲到这些,但是,专题讲述后知青时代的故事还不是很多,尤其是用纪录片的形式更是不多见。陈大厦先生的这部《后知青时代的故事》微纪录片或许是开了先河,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用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后知青时代的故事比口述历史还要形象生动,受众面广泛,而且和口述史一样可以作为资料保存,作为后人书写这段历史的参考。


  纪录片的画面、背景音乐、旁白解说,这一方面我不懂行。我想讲的是我喜欢这部纪录片主要在于她的真实。七位知青朋友的六个小故事,从不同侧面讲述了他们在后知青时代的人生经历,以真实生活为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用真实来概括和展现一代知青在回城以后,在第二次人生奋进的征途上那多彩的人生姿态,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能量,让人感动。


  纪录片不同于故事片,故事片里的人物是虚构和塑造的,那里的人物我们叫角色,是演员根据剧本的规定和情节的要求的一种表演。纪录片里故事的讲述者是真实的,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尤其这部纪录片的几位讲述者,那平实的语言,真情的流露,不矫揉造作不矫情,所以更感人。


  那位劳动模范高传东先生说“原来生老病死都有依靠,现在……什么铁饭碗也打碎了,自己收入也不能得到保证……但是你总归要想办法去克服。比如说,像我们一开始厂里不行,我想办法调另外一家企业……另外也不行了,甚至我在个体户那里打过一段时间工,为了生存……”,他没有因为曾经是劳动模范,说话要讲套路,讲究所谓正能量。在那段故事的最后,用旁白道出他对社会变迁过程的一些变化的困惑,“原来的工作是为国家,为社会,而现在反而变了味”。看到这里,我们就是听一位知青朋友在倾诉。他所说的,我,你,普通知青中的很多人都会感到是那么熟悉,在他的故事里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受众和讲述者的互动自然就会产生情感的交流。


       面对艰难亦或一种无奈,我相信我们绝多数的都会有一种胆气,有知青这碗酒垫底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想,这可能就是知青的特质。苏州知青朋友潘玉麟先生一年之间在期货市场赔光了十年的积蓄,从风光无限落到白茫茫一片干净。但他没有沮丧和消沉,在认清本我之后,再次重操旧业,竟然把糖粥做成苏州小吃的一张名片。是啊,“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潘玉麟在讲述的时候是那么淡定,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


  在“耐力”这个故事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陶慧英女士讲的那句话“在外面也不知道自己吃饭,看见有生意就高兴得不得了。”“铜钿银子让人喜欢”真实诚!这句大实话道出了生活的艰辛,也让人感到一丝酸楚。为了让双胞胎孩子能有一个好的生活质量,长大后能接受好的教育,一个普通女性,十年出租车跑了五十四万公里啊,这需要多大的耐力?我喜欢刘欢唱的这首歌“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在其他几个故事里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桥段,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最后想说的是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袁亢林、桂宝珍夫妇家的那对混血儿宝宝。蔚蓝色的天空,绿茵茵的草地,一串串迷幻般的气泡弥散着,那个萌萌的小女孩,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那般稚嫩的童声奶声奶气的呼唤“你们好!我是元帅,这是我妹妹,我是苏州人。”这画面让我陶醉!她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感慨,给我希望!感慨的是,我们也曾有童年,给我们的希望是:他们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宁静,富足,幸福!
返回观后感范文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观后感
  • 下一篇:纪录片《被误解的女性》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