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观后感
大鹏
这部纪录片讲的是我们手机上的各种软件是如何让我们上瘾的,以及软件的设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接下来是我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
如今,手机成了很多人离不开的东西,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刷视频,看社交软件。为什么人们没办法停下来呢?
首先,软件自己有一套自己的推荐算法,它根据我们的浏览记录,不断地推送我们感兴趣的内容。遇到感兴趣的东西你难道不会想去看一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子的。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不够,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最后就放不下手机。
手机软件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们想尽办法希望用户离不开自己的软件,刷新视频的动作就是一个简单的滑动,人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刷到什么样的视频,激发好奇心,让人一直想刷。
原本手机应该是被我们使用的工具,但现在因为我们放不下它,而让我们成为了它的工具,被它利用。
在这部纪录片里,提到了美国青少年从2011年后,抑郁和焦虑,自杀以及自残的人数直线上升,而这背后都指向了社交媒体。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拥有了自己的手机,他们会在手机上的各种软件上发布自己的视频或照片,然后让其他人在照片下发表评论、点赞。如果别人夸赞你,那么你就感受到了满足。如果别人说你不好,那么你就觉得不愉快,接下来拼命的想要获得别人的赞美评价,以此获得安慰,获得自我价值。
实际上这给不到你安慰和自我价值,我们的自我价值不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确立的。
很多青少年还没有确立自己的自我价值,就已经把自我价值和手机紧密捆绑在一起,这就导致了如果一个青少年在网上一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肯定,就会觉得难过,严重的话就会抑郁,甚至自杀。
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青少年把手机当做自己的数码安慰,只要觉得难过不开心或是无聊,就会在手机上打游戏或看视频,通过电子产品给自己寻找安慰,这样做会弱化我们自我调节与处理情绪的能力。一旦没有了手机,很多人都觉得没意思,甚至生无可恋。
很多人每天都通过手机看新闻,了解各种信息,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取的信息其实是虚假信息。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让虚假信息很容易不知不觉混进来。有些人在网上发表观点的时候,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以此获利。而编造出来的虚假信息往往更离奇,更具有戏剧张力,有着如同好莱坞大片般的戏剧反转,所以非常刺激,扣人心弦,吸引人们关注,据麻省理工的研究数据表明,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是普通新闻的六倍。
还有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是为了掩盖事实真相,有些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目的,会故意散播谣言,通过这种虚假信息改变人们的思想和看法,让人们生活在他们编织的谎言里。
我们分辨不出虚假信息的原因是,很多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手机,而手机给你推送的,都是根据你的喜好和浏览记录有意推送的,你喜欢看什么它就给你推什么。时间久了,我们不知不觉的被信息茧房包裹,看不到信息的更多角度了。而且你每天接触的都是和自己观点相同或相似的信息,你也就习惯了只从一个单一角度看待问题。再加上很多人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只等着别人来告诉自己答案,不会去自己探究真相,就会把虚假信息轻易当真。
当你每天都在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赞同的观点,接触到的人也和你一样,你看到的真相与事实也就会越来越单一片面,渐渐的你所看到的真相越来越少,于是那些推荐给你的信息你信以为真了。当你遇到和你观点不同的人,他们获取与解读信息的方式也和你一样,你们双方会因为自己对事件的单一认知的解读而陷入争执,无法和解,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变得日益严重。
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战争,人们不愿意和解,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看到的才是真相。如果问题走向极端,最终会把我们带到一个分裂的世界,各种抗议和暴力的事件都会出现,人类社会会在这样的世界里走向毁灭的结局。
我不希望我所在的世界走向这样一个结局,我得建立独立思考,分辨信息的能力,看事情也要更加全面,能够接纳其他的可能性和观点,破除信息茧房。
脸书、谷歌的前任工程师,杰斯汀·罗森斯滕说:“我们是产品,我们的关注就是卖给广告商的产品。”
我们在使用软件的时候,软件公司会通过我们的浏览记录,收集所有用户的各种信息。他们会去分析这些信息,判断出你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之后,就会推送你感兴趣的东西给你,让你的目光一直停留在他们的软件上面。并且通过每个使用者的浏览习惯,他们可以总结出大数据,这样软件公司知道推荐哪些商品给谁能够让他购买,这样广告商就都愿意投钱给他们去推销自己的广告。
作为软件的使用者,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的改变自己的认知观念。在你没有看到某个广告前,你是不知道有某种商品的存在的,当你知道以后,你的心里就开始有对这个商品有印象。接下来,在潜移默化中,人工智能引导与开发你的需要。在不知不觉当中,它就能够把我们的思想往他想要的方向去改变。而广告商们喜欢这种确定性,他们愿意给软件公司投钱。而我们所有投注在软件上的时间和精力,都变成了可以售卖给广告商的商品。
而我们要如何知道我们是否在别人的矩阵里?该如何从别人的矩阵里走出去呢?
就像《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如果他不知道自己在的桃源岛只是一个别人为了困住他而设计的矩阵,他又怎么能逃出桃源岛呢?想知道自己是否在别人的矩阵里的方法是,如果你受到了别人的操控,被别人利用,没有自主权,没有自由,那说明你在别人的矩阵里,受那里规则之力影响。
脱离这个矩阵的方法,首先要打破规则,不受规则之力的影响,不受别人的控制。做自己的主人,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达成那个目标,然后努力去完善与超越它。
图片
这个纪录片给我的收获是要想不被手机所控制,不做被利用的工具,必须提升自己的意志力,战胜自己的欲望。遇到问题时也不是去靠手机来获得安慰,而是靠自己。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圈,突破别人设计的矩阵影响,这样才能不受控制,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