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胜利纪念馆参观后感
11月5日,在市委党校举办的镇江市离退休干部党员轮训第三期培训班暨丹徒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现场教学环节,我们全体学员前往梅园新村纪念馆和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实践学习,在沉浸式体验中再一次接受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
下午,大家来到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渡江路1号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参观学习。渡江胜利纪念馆是全国红色教育基地,也是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和江苏省双拥示范基地。
纪念馆主展馆的外饰部分采用了红色石材,象征着红色革命精神永恒。展馆分为两层,整体造型远看像一艘木船,寓意为“驶向胜利之船”。
我们先是参观“天翻地覆慨而慷一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分5部分,通过246幅历史图片、317件文物文献及场景模拟,展现战役决策、军民支前等。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基本陈列的5个部分,以时间为轴线展现了渡江战役的全过程:
1.运筹帷幄:该部分聚焦渡江战役的战略决策阶段,通过毛泽东、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等文献,展示中共中央“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并呈现总前委制定的“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突破计划。
2.决战千里:重点展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场景,包括解放军战士穿着稻草救生衣、使用独轮车等实物,还原了支前群众捐门板造船、冒炮火运送物资的历史画面。
3.军民团结:通过木制三轮手推车、护厂工人使用的工具等实物,展现军民协作的胜利密码,强调“军民团结如一人”的胜利基础。
4.革命到底:聚焦解放后接管城市、推进全国解放的后续进程,展示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战略思想。
5.见证胜利:以浮雕《胜利渡长江》等艺术形式,重现战役胜利后的历史场景,陈列渡江战役时期的武器装备(如九二步兵炮、马克沁重机枪等),并介绍战役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通过实地参观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所有学员对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纪念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字资料以及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七个金色大字仿佛在向我们诉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让学员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
导游说还有核心展览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有660余幅图片和480余件文物,聚焦了南京革命与建设历程。
当我们来到渡江胜利广场,矗立着大型“千帆竞渡”群雕,由高低不一的49根红色立柱组成,其中最高的一根49.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日。
渡江胜利纪念碑:造型为一艘劈波斩浪的双帆船,总高23.4米,也是寓意南京解放纪念日(4月23日)。碑座为紫绛色船体,白色双帆正中悬挂一枚铜质渡江胜利纪念章。
挹江门城楼:为仿明宫殿式样的两层宫殿式门楼,是南京保存较为完好的城楼之一。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从挹江门入城的。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书写的伟大革命恢弘篇章,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只有去学习过,才能懂得“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一种怎样的豪迈,我们在参观过程中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