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包》观后感
礼金账册是我们中式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本账册,它记载着的不仅仅是一笔笔收支的数目,也是一个家庭在人情世故的真实情况。李克龙导演就根据这个社会现象创作出贺岁喜剧影片《大红包》,讲述了包贝尔饰演的男主角陈重因工作调动等多方原因,翻看多年留存下来的随礼账本,谋划如何巧妙快速收回份子钱,在好友的帮助下,自导自演一场疯狂婚礼大戏的故事。
在我们家乡,但凡哪家有婚丧嫁娶的事宜,族人都需要备上礼金然后去东家登记造册。小时候,我经常蹭着这样的机会去往不同的生产大队,见同一拨族人。在我的印象里,无论走多远,去往谁家,同姓氏的族人都会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的礼金账册名录中,这种“相遇”的概率蛮高。
送礼这个活动基本上能够体现出一个家庭本地社交的概况。我们懵懂时就已经对“赶喜子”“喝豆腐汤”“把女儿”等词汇十分熟悉,对参加类似活动中必备的环节“撘账”早就耳濡目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日益富足,我们参加一场这样的活动不知不觉中从开始的10元起步,逐步发展到百元甚至千元起步。凑份子、随礼、伙食费等词语分别从不同角度去定义不同的送礼活动。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城市,这样的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家庭不小的经济负担。
尤其是眼下正值春节,若非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在外工作的青年已经开始谋划返乡计划,必备功课就是准备红包迎接各种大型聚餐活动的邀约。这不禁让人暗自感叹,这哪里是过年,分明是一次过关的考验。面对长辈、亲戚、朋友、孩子,不同的人群都会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表示来庆祝节日,毕竟有的人一年甚至多年才能见上一次面,礼节性的红包必不可少。所以,红包怎么给和给什么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必答题。
要说红包是我们从小到大最不陌生的东西,这话一点都不过分。日常生活工作中红包无处不在。除了家庭的社交活动之外,家庭成员内及亲戚之间也是少不了红包来烘托热闹,当下正值新春佳节,在春节档推出《大红包》这部作品显得十分应景,喜庆中夹杂理性,带给观众欢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反思如何随礼这个社会话题。
当下过年,我们怎么给红包才更讲究,既不会失了面子,又能诠释出“礼”字的里子,还符合新时代的新思想。犹记得彼时,拎着一包红糖去拜年的情形。后来逐渐丰富,麻糖、罐头、水果、猪肉、白酒等都成为我们在春节礼尚往来的象征。现在我们已经习惯用金钱去解决问题,甚至过分依赖现金红包的功能,有违初衷。
真正的富有首先要做到思想富有,金钱的多少不能与一个人的富有程度成正比。在红包现金金额上不要过度攀比。否则,对初入职场的青年和赋闲在家的老年人都是一种变相的负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形成不利的环境影响。红包的内容可以与时俱进,不要用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老年人需要青年人的关爱,青年人需要长辈的理解和体谅,青少年则更需要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时至今日,红包已经成为一个概念,它存在于各种形式。中华传统佳节全球独此一份,在当下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怎么给红包才更能表达真心实意,又不给自己和家人增添各种各样的心理或经济上的负担。首先应该递上的红包福利应该是陪伴,放下手机和手机里的娱乐、工作等与家庭无关的事宜,陪伴家人看场电影,吃个团圆饭,将积压了一年的心事和家人分享。其次,现金福利应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判断,他人眼中嫌贫爱富的思想一定会被亲人加油鼓励的力量彻底消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手去解决家里日常悬而未决的种种事宜,这亦是红包福利的一种形式。
春节之外,尤其是身处职场的青年人又该如何面对随礼相关事宜。与电影《大红包》里的情节一样,通常,我们碍于面子、情分,对类似邀请毫不拒绝,就会遇见像男主角陈重一样的尴尬局面,有了面子没了里子。影片集结了李成敏、贾冰、 张一鸣、许君聪 、王小利、廖蔚蔚、岳跃利等主演,带来喜剧笑声的同时也带来理性思考。策划虚假婚礼的做法无疑是电影故事的一种荒诞的表达手法,实际是在提醒我们要学会善意地拒绝,礼金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衍生问题,毕竟凡事要学会量力而行,感性的同时也需要有一些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