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小说家》观后感
连着两天,每天下班都赶去电影院,看同一部电影。这种事情在我身上还是第一次发生。
年初工作略少,下班比平常早一些,按道理我是应该默默回家继续做点任务。可是猫抓挠心地,还是想去看场电影。于是第一天,我一个人跑到电影院,选了3D的《刺杀小说家》。
觉得好看,于是第二天办公室里向众人宣传,说一定要看。最后有五位愿意一起去看,耐不住心痒,于是下班后又和他们组团一起去了电影院。
看完电影后和同事在附近吃了顿烧烤,过程中聊了聊电影。我是个很难口述出见解的人,于是还是慢慢的写出来一些感悟,用文字来梳理逻辑。
刺杀小说家的原著是个短篇小说。内容很简单,并不曲折。作者以偏日本作家的文风来写的内容,对话和描述同时展开,算是娓娓道来。
电影与原著差别很大,能看出来,导演当时应该是看重了原著小说里的概念和脉络,用几年时间充实,重新勾画才完成了这部电影。
文字语言和电影语言差别很大,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刻画挺有意思。
主人公是个丢了女儿后神经略有问题的男人,一心想去北极看白熊。一个脑子不清楚的老伯,派了他的性取向不正常的律师去请主人公杀一位小说家。小说家也是个神智有些问题的人,笔下的主人翁久藏,更是脑袋不灵光。母亲死后只知道顺着母亲的指示去找杀死父亲的赤发鬼复仇,最终得报。
荒唐和迷茫充斥在一起。
的确,从小说来看,我更多能感到的是原著作者一段时间的心灵状态。阴郁,负面,颓丧,无力······生活中也许有困难,外人告诉你要去反抗,要改变。可哪那么容易,敌人很强大,自己又怂的一B,要不是人傻,根本没有一点胜利的机会。
这生活更多的是绝望和无力,人力有时穷。多只是外力带来的希望和挣扎的可能。
而电影加了很多内容,包括男主人关宁,他不是失望到绝望的男人。对于丢失的女儿,他一直寻找,从未放弃。小说家空文,沉迷小说,但怀有信念,纵使潦倒,也不忘初衷。
满满的正能量,难能可贵。
小说中世界里,主人公空文心怀仇恨,笃志前行,历经磨难最终战胜仇人。正如同我最爱的魔幻史诗著作《指环王》里的霍比特人,意志坚定,披荆斩棘。
为什么给周围的人推荐这个电影?
因为这个电影给了我信心,对国产电影的信心。我自然是承认,中国电影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但是对于我而言,似乎总觉得意···没到火候。
因为电影剧本往往单薄,禁不起推敲。也因为特效绚丽往往没有深度,浮于表面。
小时候,第一次从书店里拿起一本叫《魔戒》的西方魔幻书籍,书店老板就跟我说,要踏实的看完,别浮躁,里面展现的中土世界会震撼你的世界观。
书记看完,的确如此。托尔金用文字做出了一个完整的三维世界。当时小小的脑袋里只在想,这么恢弘的世界,只有存在于文字中了吧?
后来《指环王》电影所谓横空出世,将《魔戒》中的想象揉成现实的画面,无与伦比。
那时候就觉得,什么时候中国电影才有这样的一天,将所有文人的文字都能化成镜头语言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甚至犹有过之?
之前很少遇到,总觉美中不足。
而在我眼中《刺杀小说家》做到了。
契合的配乐,震撼人心的场面,入骨热血的战争,不露声色却暗潮汹涌的谋划。
电影都有,而且做的更好,超越了原著小说的想象,而用镜头语言阐述了一个更精彩的故事。
深爱之。
诚然电影中有些让人跳戏的地方,有些表演有些做作,有些故事似乎未能完整。但是,整体来看,导演给了我一个可能性。
一个中国电影可以做到媲美世界领先的镜头语言技术的可能性,一个中国剧本也可以满是灵魂和想法的可能性,一个虽然以市场为导向却努力创新不完全跪拜资本的可能性。
这部电影中,所有的布景以及人物的装扮能看出来都经过仔细考究的布置和设计。战败城中散发而走的书生画家,面容枯槁,发束高悬,一阵魏晋风骨油然而生。侵略的平民衣着仿佛流寇,却也带着些五代十国时候乱战的气息。
音乐随着战鼓,流矢对着火光。
战意凌然,末世景象。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设定,穷途末路下的惺惺相惜;社会基层失去一切没有光明的一类人,对于掌控人命运的另一部分人的挑衅和不甘。虽然真实的故事往往结局更为黑暗,但电影好歹给人带来了希望。
电影的光影和诺兰的盗梦空间给我感觉会有类似。现实世界光影更为明亮,小说世界颜色深暗一点。从颜色和环境就能清晰的提示出所在环境的区别。场景壮丽豪阔,有史诗气氛,也能让人心潮澎湃。
总之,有幸能看这部电影,也很开心,能见证国家电影的崛起和发展。我们看的电影,从张艺谋的现实大制作,镜头美感的优秀到现在能够摸索着达到技术上的高点,并将故事讲的有声有色。已经让我觉得幸甚至哉,恨不得歌以咏志的地步。
自豪!作为中国电影见证者的自豪。
无奈电影票房很差,口碑也不好,可是老子喜欢,爱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