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观后感
按道理来说,我作为第三胎,我是很难点出这部影片的精髓的。但我还是说说的看法吧。
所以现在就着这影片里面设定的场景讨论。姐姐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普通家庭,姐姐的出生就注定了这个家庭的命运,二胎、三胎是必然的结果。弟弟出生后,如果没有那场车祸,故事或许就是姐姐考研去北京,这个家庭也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皆大欢喜。但错就错在,一直想要摆脱的包袱终究回到自己身上来。将自己代入到姐姐这个角色来看,从小就被嫌弃,在姑妈家收到各种不公平的对待,也无法诉说。这种情况下要么妥协,像姑妈一样,一辈子将我是姐姐这些传统的枷锁套在身上;要么一直斗争下去,斗争的路途是漫长的,而在小时候就能有这种意识的人,长大后也不会改变,曼德拉就是一个例子,坐了几十年牢也要坚持,坚持解放黑人,其实姐姐也是一样,她要解放自己。一个一直为自己而奋斗的人,并且中途还因为改志愿而再次与梦想失之交臂时,我相信仅有的一点亲情也会因此荡然无存,那不愿养弟弟也是理所当然的。之前弟弟出生自己还可以不管他,现在要抚养他,不就等于被套上像姑妈一样的枷锁,我想没人会愿意。没有谁想当圣人,当圣人是要付出很多的,姑妈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圣人“,在道德面前,所有人都会说她是个好人,但我想没多少个人愿意成为她,特别是她拿着套娃念着法语时,不禁让人唏嘘,原本她也是一个天之骄子啊,如果她可以继续读书,又怎会沦落到开小卖部照顾一个瘫痪的小人,为柴米油盐而奔波。姐姐其实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不抗争结果就是沦为姑妈一样的人。电影的结局其实是意料之中的,我不想过多讨论姐弟之间的感情戏,因为我觉得它不会发生(虽然的确很感动,如果放到姐弟冰释前嫌得事件中我会很满意),在我看来弟弟被领养才是最好得归宿,但从亲情来说,作为唯一得亲人,我愿意放弃一切,但前提是我没有那样的经历,因为一次次被伤害的经历我会选择放弃这段亲情。不过说真的,我又没切实经历过,我无法说是不是应该做这样的决定,因为假若代入这样的情境,又用理性的态度看待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北上,但考虑到男女思考的差异和人性的不可测性,我又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其实即使代入到里面,不同的人还是有不同的选择,只能说因人而异吧,亲情可以让人放弃很多,但若没有亲情,远离也是理所应当的。电影的结局我只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吧。这就是我为啥百感交集的原因吧,因为我真的无法说出我的感受是啥。电影的确有感动的地方,但仅限于那个小情景里面。我更愿意将这电影看成女性在重男轻女斗争中所做的努力的呈现,由姑妈的遵循封建到姐姐的冲破封建的转变其实也是现在社会所在做出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总有一个过渡期,这期间总有人需要做领头羊,总有人为之流血,古之变法者未有不流血,流血的结果就是突破,正如阳光照到那套娃身上,只有外面的残缺了,里面的才有出现的机会(别说我扯犊子,做多语文的结果,总有个暗喻才舒服),结局虽然说很狗血(问题没解决)但还是斗争了的结果,结果如何就看看待的方式了。
回到我身上,其实我家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二姐也是寄养在我背奶家的,户口也是落在他们家。其实提到这个事我还是很内疚的,说到底也是因为我才导致这些事的发生。我爸妈没有说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他们这样做无非也是认为需要男的传宗接代,说真的,这不是谁的错,当一个观念深入骨髓时,这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但不幸中的万幸,我爸妈或许只是希望有个人传宗接代,我们三个人他们都是很平等对待的(当然别说我开脱,当局者迷,因为我能感受到,这个就不展开说了)或者是他们会因为生了我而亏待了她们,反而有时对她们更好。虽然他们一直将一碗水端平,但我也知道,二家姐肯定多多少少有些创伤没法抚平,但无论是我还是大姐还是爸妈,都在尽力弥补这件事,从我小时候的简单对话,到现在的无话不谈,一切都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虽然有时候我觉得二家姐对谁都很疏远,但我们都愿意包容,其实我们都在改变。虽然一开始爸妈的确有错,但大家都肯为这个过错尽自己的力量去修补的话,问题就不会存在。其实当我知道二家姐向我们诉说秘密的时候我就知道或许她不曾远离过我们,但有时候我又会很害怕,感觉我比她还紧张。怎么说呢,我们越来越亲密,但又怕什么时候会消失。这电影上映第二天二家姐就去看了,我不知道她看到会怎么想,但我会说我们对她的感情不曾改变。其实很幸运的事我们都很开明,爱都是相对的,如果只有一方的付出或索取都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互相的爱会让家更有家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家才永远的港湾吧,因为总有我们所牵挂的在里面。
感想暂时就这么多,我要问一下二家姐什么感受才行。不用想,她们肯定说老爸老妈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