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死亡诗社》观后感1400字

发表于2021-11-10 09:27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讲述着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梦想。这部电影根据托马斯·舒曼在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的威尔顿预备学院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故事的时间是在20世纪中期,发生在美国一所贵族名校——威尔顿预备学院,该学校只招收白人男性,不允许黑人和女性入内。此间毕业的学子未来都成为政客、医生或律师,这里没有风趣的老师,没有活泼的学习氛围,甚至没有异性,这里只有庄严、刻板以及高升学率。学校机构的规训权力强加给学生们压力、限制或义务。但这种局面在一位老师的出现后出现了明显的转折,这位老师就是——基廷老师。
    在这个戒律森严的传统学校,基廷把课堂变成了一首欢乐的诗,将青春、梦想、激情与热望带进了学生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学 生们如沐春风。在谈论什么是诗时,基廷告诉学生们不要拘泥于所谓的公式,他叫学生们撕书,这一行为看似疯狂,其实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代表着与过去的彻底决裂,过去已成历史。要抛弃以往形成的固定意识很难,这种做法似乎是一条十分大胆、创新的捷径。学生们在基廷的启发下,同学们开始对生命价值重估,思索生命的意义。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 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 一部分。”他提出,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基廷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带学生们进入了青春的狂欢,也重回他自己的青春岁月。“我步入森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梭罗的名言成了他们的共同信仰,冲出学校的藩篱,摆脱分数的束缚,实现理想的自我,在诗歌的节奏和非洲舞的律动中释放青春,反思人生,引导他们发散式的思维,鼓励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基廷老师引导陶德写诗的一个情节片 段。陶德本就内向胆怯,他曾经尝试着作诗,但终究怕被众 人嘲笑,于是基廷老师让他到台上来,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下 出自《草叶集》的一句诗:“我站在世界的屋脊上,愤怒地咆哮”,引导他像个男子汉一样地大吼出来,随后让他闭上眼 睛、捂住他的耳朵,使其呈现出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于是电影 的镜头开始伴随着窗户外亮眼的白昼急速地旋转,而中心点始 终保持在师生二人身上。陶德随着基廷老师急速的提问回答出 “牙齿流着汗的疯子、在窗外看着我”等等语无伦次的话语,最终画面停止旋转,尘埃落定,一切都戛然而止。天地间仿佛 只剩下了陶德痛苦而激动的关于真理的吟诵。他成功冲破了世 俗加锁的束缚,即兴吟出了让所有人都震惊的诗句,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是位诗人,浪漫的诗歌将从灵魂深处喷薄而出。正如英国拉斐尔前派诗人但丁·罗塞蒂所述:艺术是每个人最本真的状态,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伟大的艺术家。
    在世界现代化的过程中,当代教育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沉溺于“忙碌的现实”而“太鹜驰于外界”。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和学者,开始探究素质教育,其主旨就是让人去追逐、掌握、认识整个外部世界,适应社会环境。学会定位自己的人生,获得独立和自由,明确“为何而生”。影片中,尼尔的父亲是这种教育观的绝对反对者,他不顾孩子的爱好与渴望,只希望尼尔能上到名校,将来当一名令人崇敬的医生,而尼尔在强大的阻力面前还是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出演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仲夏夜之梦》。在演出的过程中,尼尔在幕后意外地看到了父亲,阴郁的眼神已经表明了他所有的想法。于是尼尔沉默了,他上台后借精灵浦克的台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恳求着父亲的原谅。但他被众人簇拥欢呼时面无一丝喜色,因为他知道出演这台戏剧已经是父亲对他最后的容忍,并且再也不可能有第二次了。这场美轮美奂的《仲夏夜之梦》代表了尼尔最后的浪漫与激情,他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但随着父亲强制的禁闭,这样美好的意义随之远去,在争论无果后,他放弃了一切,选择在当晚自杀。 正如梭罗所言:“大多数人都平静而绝望地活着”,或许已经找到了自己人生意义的尼尔并不想成为那个“大多数”,在世上浑浑噩噩地生存。在一个夜幕低垂的深夜,他戴上演出中精灵浦克的草帽(自由的象征),袒露着胸膛去拥抱窗户外的世界。电影的配乐像一阵低沉的呼号,尼尔就这样作出了 与世界的告别。此刻,镜头拉近,他的瞳孔里倒映着浓重的夜 色,在这之前的多少个夜晚里,他和伙伴们离开学校,在深蓝色的树林中穿梭。画面持续了一分多钟,暗示着个体生命在此时全部蜕去了身份、面貌以及被寄予的期待,只剩下充满活力的生命和自由的灵魂。 笔者认为尼尔的过激反应不仅仅是因为上文提及的“情 结”,还有自由与强制造成的巨大的不平衡落差。一个人突然会思考了,他思考起了世间万物所有一切,便如同芦苇有了思想,一下子坠入了思维的真空。但他拥有了自我意识却失掉所有依持,犹如整个世界从零突然爆发在自己眼前,可无奈自身却是如此脆弱。尼尔在基廷老师的诗性教育下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思想,却又不能抵抗现实世界的权威,因此陷入了一种深渊般的精神困境,与他最爱的莎翁戏剧《仲夏夜之梦》不同,他的人生最终匆匆地以悲剧收场。
    对于尼尔的死,是遗憾和可惜的。生命是珍贵的,面对这些鲜活的生命、有趣的灵魂,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们更应该尽最大全力提升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思想,用心呵护、爱护每一个生命。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突破口》观后感1000字
  • 下一篇:《跳出我天地》影评10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