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读后感
观看完电影《1921》,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百年峥嵘岁月仿佛近在咫尺,历史卷轴一帧帧在脑海里划过,一代伟人共同力挽狂澜、扶大厦于既倒的历史担当让人震撼,又不禁感慨万千。通过影片穿梭到百年前,仿佛经历了革命的先驱者们如何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触动”“震撼”“做有信仰的青年人”“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等感受涌现在我的心间。
电影将视角聚焦到1921年的上海,中共一大召开前后。为了挽救积贫积弱的祖国,一群平均年龄二十多岁的代表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一起,为了把心中的理想主义努力付诸现实,开启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旅程。
看往昔之历程,方能知今日之可贵。革命者,人人都是九死一生。我们现在所享受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早在100年前便有人负重前行。看看1921年的故事,就知道和平与富强从不是理所当然。
1921,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年夏天,一道红色的光芒划破了中国上空中的无边黑暗。历史激荡的风云犹在眼前,在最严峻最紧迫的民族危难之际,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站了出来,并毅然决然担负起引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梦之旅从此开启。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力挽狂澜的担当和气魄,用鲜血和生命挺起了中华民族脊梁, 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挫折之后不屈不挠,在失误之后拨乱反正,在磨难面前坚忍不拔,实现了祖国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下面就谈谈我对电影中一些场景粗浅的理解与感悟吧。第一个就是陈独秀先生的出场。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仲甫先生的出场是在监狱中,他从监狱的铁栏杆前向外望,他看到了什么呢?他想到了什么呢?我猜他可能会想:这样的国家还有药可救吗?这样的坚持究竟有意义吗?这样革命下去中国究竟是走向复兴还是毁灭呢?我敬仰先生,可我亦是同情先生的,先生是最早醒来的人,可他也是最先离开的人,他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他用他的一生去践行他的誓言,为了最后的胜利,他不惧生死,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的国人,为此,他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他虽然犯了错,但是犯错的战士依旧是战士,总而言之,先生的勇气令我羞愧。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对待不好的结果总是采取逃避的姿态,更有时把失败归结于是任务太难或是那天我的状态不好。其实不然,我必须学会剖析自己,直面错误与失败同仲甫先生一样成为一个战士。如之前六级没有通过,我不想面对失败于是把原因归结于题很难我的时间不够等等,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对待这场考试我没有用心去准备只有直面错误我才能改正这样才能越来越进步。
第二个场景即是何叔衡在预备会议上,当有人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坚持革命,他谈起科举考试有个同学考得非常好,是他心目中敬仰羡慕的对象,从举人到贡士再到后面的皇宫太后召见,可以说是一个才气的传奇人物,然后回来所有都问他皇宫太后召见感觉怎么样,太后长什么样,然后他却“哇”的突然放声大哭说都跪在地上的没看到,然后又问他为什么没看,他说不让看。我记得他回答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希望我能自由的看到我想看的世界。”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是啊,这么努力登顶,为什么到最后连自由看人的权利的没有?读书人只能跪在地上,不能发声,只能用自己的才华讨好当权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国一步步走向深渊,这是多么可悲的时代啊!所以他才会剪辫子,闹革命,所以本该是保守派的他才会为了自由,为了和平,为了革命信仰,坚持革命的真理。最后,他用生命践行了铮铮誓言,他为苏维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总而言之,先生的行动令我感动。
这只是一点点的片段,真实的历史比起这个要更加的艰苦与感人,我爱这片红色的土地,更爱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一言以蔽之,血与泪都是红色。筚路蓝缕,前路漫漫。这背后,是彼时中国的四面楚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足足积压了1000多个。救亡图存的急迫与艰难,不言而喻。
忆当年之奋进,亦能长未来之精神。历史昭示未来,沧桑成就正道。百年之后,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不但在现代化建设快车道风驰电掣,而且正逐渐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担当者与捍卫者,义无反顾地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激情迈进。回顾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无数先烈们不屈服于苦难,才换来了现在的革命胜利果实,厚重而宝贵,艰难又辉煌。那些优秀的革命品质和宝贵的革命精神,应该深深地刻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今天,我们驻足于蓝天白云之下,在幸福美好的海洋中恣意畅游,但绝不能因为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就放松警惕,不思进取,要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初心和使命,背负起担当的行囊,接力奋斗,走好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