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
张艺洁|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十七所
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对于百年前的历史,除去课本上那一个个知识点,你还知道哪些?
2021年2月,一部高燃民国历史剧《觉醒年代》开播。该剧以“南陈北李”的革命故事为主线,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觉醒年代》在青年观众中引起反响,豆瓣评分9.3,把这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拍得举重若轻。新文化运动总司令陈独秀为何会被亲生儿子骂“伪君子”?李大钊时任北大教授为何生活拮据?鲁迅在怎样的情景下写出那些让我们现在全文背诵的好文章?毛泽东在看到《新青年》时,是怎样的心情?电视剧《觉醒年代》为我们阐述了那个年代人们为了理想奋斗的真实一生。
1913年讨袁的“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陈独秀成了通缉犯,不得不逃亡海外。袁世凯的手下抄了陈独秀的家,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在亲友的保护下回到乡下。但延年的堂兄却被陷害致死,之后奶奶重病,爷爷去世。在延年的心里,陈独秀是自私的伪君子,既想爱国,又不能做到真正的舍小家,他自认为忠孝两全了,却让家人承担抄家的后果,自己得到爱国的名誉,没有外人怪罪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延年直呼陈独秀的姓名,直到五四运动以后父子矛盾才逐渐化解。在历史书上的陈独秀是西装革履、不苟言笑的。然而在《觉醒年代》里,他会企图赖账,会为执拗的儿子烦恼,也会开怀大笑、怒发冲冠。由此,观众看到了干巴巴的历史文字背后,先辈们接地气的另一面。
李大钊为人慷慨,乐善好施,时常将工资收入用来接济贫苦大众,给家里过日子的钱却很少。当儿子问父亲“读了这么多的书,何时能当大官,能让家里吃上肉”时,厌恶官场的李大钊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借军棋游戏向孩子解释。他认为军旗中最厉害的不是大将,也不是能制伏大将的地雷,而是能除地雷的工兵。虽然一个工兵很弱,但一堆工兵却能做出很多武器,让当官的都害怕。这段讲解军棋的戏,借家庭教育的内容来展示了李大钊重视群众的思想立场,也为他后来受“十月革命”启发在中国广大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与只了解精英阶级却忽视底层大多数的胡适最终渐行渐远,埋下了伏笔。
《觉醒年代》里鲁迅的出场致敬了文章《药》,也就是人血馒头的故事。文章里迷信的母亲用馒头沾上刚刚被砍头的人的鲜血,给生病的孩子吃下,认为这样可以治愈痨病。笑着围观杀头的群众,捧着人血馒头的母亲,还有被诛杀的开创新时代的革命者,这样的场面不禁令人唏嘘。也是这样黑暗的时代酝酿了鲁迅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主张。
毛泽东的出场也是一个名场面,他没有台词,只是在雨中奔跑。这段戏让我们从毛泽东的角度看到了伏地捡垃圾吃的老人、路边被贱卖的孩子和坐在轿车里的富家少爷。哀鸿遍野、水深火热,社会贫富、文化差异巨大,这是那个时代真实的样子。他是有心人,看到了,记下了,并一生都在为改变之而努力。雨中毛泽东手抱油纸包住的《青年杂志》送去和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分享。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的新青年6条修养标准令毛泽东感到醍醐灌顶,不过他认为还应该加上身体强健,这样才能让中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更好地去革命。之后毛泽东撰稿《体育之研究》投到《新青年》,这是一篇系统研究中国体育的文章,对于推动新青年、新文化、新生活有很好的效益。这次投稿也成为毛泽东和陈独秀相识的开始。
1920年2月,李大钊冒险将受到警察缉捕的陈独秀送出北京。路上两人约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筹建党的组织,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他们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
中国诞生了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和领导者,开始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觉醒年代》塑造了一个个立体且有烟火气的革命人物,为我们展示了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全民讨论中国往何处去的历史有多么真实而动人!在这个国度里,真的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国家而付出,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不仅仅只是关注自己的基金涨跌,脸上痘痘的多少。革命派人士团结一致,厉兵秣马。他们虽然满身伤痕,却仍愿做这场革命的急先锋,九死而不悔,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