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红高粱》观后感1000字

发表于2022-12-21 09:04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1988年,张艺谋38岁,莫言33岁,姜文25岁,巩俐23岁,他们合作的影片《红高粱》摘得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那是中国电影人第一次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奖。

1988年,我只有10岁,第一次跟着父母走进电影院,看的便是这部《红高粱》。我不明白荧屏上赤裸着上身的精壮汉子们为什么故意把轿子里的新娘颠得七荤八素,也不明白轿子里的新娘子为什么要偷偷掀开轿帘去偷看抬轿子的汉子,更不知道父亲捂着我眼睛的那段时间,青纱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一场电影,有荣誉、有情爱、更有酒。

一、电影里的情爱

毫无疑问,《红高粱》是一代人的启蒙,在那个相对没那么开放的年代,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表达颇为隐晦,更别提将之展现在大屏幕之上了。整部电影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隐喻,年少时我们懵懵懂懂,成年后我们大呼精彩。且看三幕经典:

一幕颠轿子动人心魄,二幕握金莲心痒难耐,三幕青纱帐献祭天地。

“我奶奶”九儿不得不嫁给一个麻风病人,出嫁途中遇强盗,有惊无险,却没成想由此结识了“我爷爷”余占鳌。开场抬轿子的画面配有旁白“照那会儿的规矩,半道上要折腾新娘子”,轿夫们在余占鳌的“撺掇”下,用力地颠着轿子,轿子中的九儿被颠得上上下下,不知所措,将紧紧攥着剪刀的手牢牢固定在自己的胸口。

刚猛与柔弱的碰撞,配合着有规律的节奏,仿佛在隐喻着某种矛盾与和谐。

放倒劫道的土匪后,余占鳌成功救下了九儿,“抓眼球”的一幕就此出现。九儿虽然坐回了轿子,却偏偏留着一只脚踩在轿帘之外,心痒难耐的余占鳌上前一把握住。这一幕转瞬即逝,却足以给观众(包括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提到《红高粱》,自然避不开高粱地的经典桥段。嫁到十八里坡的第三天,九儿乘骡子回门,途经青杀口时,被余占鳌一把掳入高粱地。自看到余占鳌面目的那一刻开始,九儿便放弃了挣扎。

余占鳌闭口不言,脚下不停,将一片高粱踩断,九儿走过去躺成一个“大”字,任由余占鳌在自己两腿之间跪下。这不是余占鳌的单方面占有,这是他们两人的双向奔赴,这是天地见证的生命和谐。

年少的我,看不懂余占鳌和九儿,却唯独记住了电影中的那些画面。如今的我,依然认为这部电影虽然不是情欲片,但却是我启蒙中的一部分。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与我的感受相仿。

二、电影里的酒

《红高粱》中的酒,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歌声中有酒,文化中也有酒。

酒庄的人,酿酒时是要唱歌的:“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好酒好酒、好酒。”

三十多年过去,每当我看到这首歌的歌词,还依然不由自主地哼唱。这难道不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说完歌声聊文化,中国人是有酒文化的,电影中有“九”也有“酒”。女主角排行老九,她的名字是九儿,出生在九月初九,她执掌着酒坊,研制出酒方。没有酒,便没有余占鳌与九儿的好事;没有酒,便没有尿与酒混成佳酿;没有酒,便没有电影后半段的血性。

“九”是九五之尊,是长长久久;“酒”是饮酒文化,是历史传承。

三、生活中的教育

几十年前,面对孩子的问题“我是从哪来的”?很多家长选择回答“垃圾箱里捡来的”或者干脆缄默不语,拒绝回答问题。如今我们的性教育有起色了吗?有,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依然有家长会投诉中小学开设的性教育课是“不务正业”,与此同时,大学里的恋爱课经常抢不到座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最早的酒文化,核心并不是酒,而是礼。经过千年的演变,很多地方的酒文化变了味,失去了诗词中酒的“雅”,变成了饭桌上酒的“俗”,实在可悲。

《红高粱》不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本教材。在《红高粱》里,性不是肮脏的,而是自然的。在《红高粱》里,酒不是觥筹交错间的利益交换,而是文化血脉中的质朴纯良。

你看过《红高粱》吗?你对它有何印象?来评论区畅所欲言吧。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格鲁特皮尔》观后感1000字
  • 下一篇:《乱世佳人》观后感11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