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局外人》影评1000字

发表于2024-05-22 08:0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局外人》影评


01

《局外人》1967版由卢基诺·维斯康蒂执导,改编自加缪的同名小说,曾获1967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该影片讲述了一名普通职员默尔索枪杀阿拉伯人而被捕入狱,种种事件浮出水面后,直接将默尔索拉进了死亡的深渊。整个过程让人觉得理所当然,又让人匪夷所思。究竟是人变得冷漠了,还是世界已然扭曲。


-02-


剧情分析



影片开头便向观众展现主人公默尔索被捕的画面,默尔索认为自己的案件无需律师辩护。然而审判并没有他想象中的简单,这一切都要追溯到默尔索母亲的葬礼。

默尔索是一名小职员,无力赡养母亲,只好将她送去养老院,直至母亲去世,两人之间没有过一次探望和联系。默尔索在葬礼第二天就结交了女友玛丽,但默尔索并没有表现出很爱女友并与女友结婚的想法。与此同时,受到雷蒙的邀约,默尔索携玛丽一同前往海滩游玩,不曾想被结过梁子的阿拉伯人追踪,几人大打出手,雷蒙还因此受了伤。再次碰面时默尔索收回了枪支,阻止雷蒙的攻击行为。然而,默尔索独自在沙滩漫步时却朝着阿拉伯人开了枪。

默尔索在其母亲葬礼上的种种表现已引起了众人的不解与不满,这份沉默最终还是在法庭上爆发了。默尔索对待母亲的冷漠行为戏剧性地导致了默尔索走向死亡。




-03-


镜头鉴赏



01-时间跨度小

整个故事从开始直至结束只持续了几天的时间。此外,导演镜头下的事物趋于平淡,街道、太阳、咖啡等事物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局外人»以生活中的小事道出隐藏在世界背后的荒谬,贴切生活,使受众产生共鸣。



02-基于原著的限制性视角

影片每一帧画面都聚焦于默尔索。观众每一次的情感起伏都来源于默尔索的经历,他们没有上帝视角,无法预知事件的发展趋势。这种叙事方式很容易把受众带到专属故事的时空中,贴近故事情感主线,让观众和人物实现空间环境零距离接触。



-04-


主旨赏析



01.

人们预备出航了,       

航向这个容不下我的世界。

影片由人的荒诞引出社会的扭曲,与其说默尔索近乎冷血,倒不如说世界陷入了病态的循环。

毋庸置疑,默尔索是一个社会的边缘人,但在他身上还温存着尚未泯灭的人性。赶到养老院之后,默尔索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能否马上带他去见母亲;邻居的狗走丢后,他开始想念母亲,即使是短暂的;虽然与邻居认识不久,还是显示出了相当的义气。人们固执己见,认为朝着死后的阿拉伯人连开几枪的冷血行为只有默尔索做得出来,除了他别无人选。法庭上的人们唇枪齿战,互相批判却不过问被告人的想法,甚至争论点都放在了默尔索的母亲身上而不是案件本身。

不为亲人的离世感到悲痛的人一定是个怪物,他们必须为此流泪、为此悲痛欲绝、为此改过自新,这才遵循了社会的秩序,是为正常。



02.

人生在世,

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默尔索看不清世界,更不愿沦落为社会模式下的麻木机器,这就注定他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默尔索的种种表现被指控为毫无人性的行为:他将母亲送至养老院,期间没有一次探望;他在母亲葬礼上抽烟、喝酒,丝毫不顾葬礼之大忌;在葬礼结束第二天便与女友寻欢作乐,在他身上看不见戴孝的模样;他连开四枪残忍杀害阿拉伯人,甚至连一个正当理由都说不出口。可这背后隐藏的也许并不是冷血,而是麻木下的真情流露。这些理由将默尔索推至断头台,他同样害怕死亡,只是一切都是徒劳的。

他深知世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却也是无法朝夕改变的。与其白费力气想方设法去改变世界,倒不如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局外人。


03.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

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默尔索在社会中生存,始终以局外人的姿态审视世界。人们忌讳谈论默尔索母亲的棺材、葬礼,但他表示没有太大关系,这很有趣;默尔索与玛丽陷入热烈,当玛丽诉说自己想结婚的愿望,默尔索认为只要玛丽想结婚他们就结婚,并不存在任何的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即使面对法律和审判,他没有拼命辩护,就好像坐着被告席的人并不是他;临近死亡,默尔索也不信仰上帝,每个人都要面对生与死,这是自己能掌握的,是切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上帝,上帝根本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其实不然,害怕死亡是人的天性,默尔索也不例外。等待死亡来临之前,默尔索也同样陷入焦急的不安,只是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事真的改变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之前的生活是幸福的,也是不由任何人决定的。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父亲在远方》观后感1600字
  • 下一篇:《傲慢与偏见》影评14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