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小女孩2》观后感
这部影片验证了一点:我是真的不喜欢恐怖片,只因它们太容易勾起深藏在我内心的恐惧了。影片中的“心魔”应该也是恐怖片常用的元素吧。
“爱与包容”是我喜欢的主题,我也在努力践行着。
影片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家人与自我之间拉扯时的挣扎与困惑:明明知道他们对我的爱掺杂着杂质,可我依旧在乎他们,但同时又不愿意为他们牺牲全部的自我。
我想,之所以这么痛苦是因为双方的爱与付出并不对等,他们想要的太多,却吝啬付出,抑或是算计太多。
而我又何尝不是呢?
我想要全心全意的关爱与支持,尝试先付出了,但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馈后,我选择了放弃,收回寄托在他们身上的渴望。
另一层原因是,他们太过于依赖我,虽然他们没有明确表示出来,但我能感觉到,他们想要我为他们牺牲,想在我身上得到下半生的保障。他们深知不能为我提供实质性的助力,所以放手让我自己去闯荡、去摔跤,但吊诡的是,他们又不时用委屈的姿态拉扯我向外飞翔的翅膀,只因他们又想要我的陪伴。太贪心了,不是吗?
我时常在问自己:这样的爱是爱吗?若是,那,这样的爱实在太有压力。
幸运的是,经过多年的挣扎与痛苦,我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了彼此远离,在今后的人生中我要为自己而活,同时,我要承认自己对他们的在意,无论他们对我的爱是否纯粹,我都无法忘记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但我会选择有距离地爱他们,并尽我所能地包容他们的缺点,以及我会接受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
其实,做出这个决定后,我内心充满担忧,我担心自己对他们的“放弃”会让他们变弱,会让后果变得自己无力掌控。
唉,我的性格太多思了,但不管怎么说,我对这个决定不后悔。
在爱他们之前我选择爱自己,承认爱他们,因为我不想对自己撒谎。
这样看来,是不是对自己坦诚,勇敢去选择、去面对、去承担,我的恐惧会少一些?
恐惧实在让我心生抗拒,但与恐惧相伴似乎是我必须解答的人生课题。
去面对、去承担,或许会减少恐惧,但更重要的是,我要提升自己面对风险与未知的能力,这样即便事情真的变糟,我也可以冷静面对。
这世间的黑白并不分明,也并不都是美好,相反,美好相当珍贵,这些都是自己需要知道和承认的事实。
我知道自己很喜欢温暖、美好的东西,但也得清楚地知道现实,并常怀珍惜与感恩,积极去面对。我喜欢这样,这样让我开心、舒适。
说回影片,一惊一乍、镜头推移、制造悬念是恐怖片的常用手法,这部片子也不例外。这些手段我其实都很害怕,但没想到,我竟然坚持看完了。当然,我有朋友陪着看,自己怀里还抱了玩偶,方便随时遮眼睛。
影片的话,整体剧情一般,特效较差,演技一般。
主题虽然是母爱,但阉割掉父亲角色的做法我挺反感,养育小孩又不都是母亲的责任。父亲在本片中完美隐身的做法,我能理解,但不喜欢。
另外,影片宣传的价值观竟然是支持未婚先孕,我很不理解。未成年人都还没有独自承担自己人生的能力,怎么能贸然再扛起养育另外一个生命的责任呢?或者说,她能理解未婚先孕这件事带来的后果吗?另一方面,确实会有未成年人非预期怀孕的情况,影片中李雅婷妈妈的做法过于强硬了,她可以认真对雅婷说明未婚先孕今后要面对的困难,然后把选择权交给雅婷。但显然,妈妈本身也还陷在过往的伤痛中,又怎么能给予女儿耐心的建议呢?
三位母亲的人生课题其实都是“放下执念、面对现实、做出选择、接受现实”。
杨丞琳的演技比较刻板,相比之下许玮甯要好上不少,影片中她为角色作出的牺牲很大,整体来说还不错,另外一位母亲的演技是三人中最好的。虎爷的演员非常帅啊,角色设定得很有担当,我很欣赏。
还有一点,我发现,自己很讨厌情绪化、带点神经质的角色。细想下,其实内核还是恐惧,因为自己身上也有这方面的不足,果然情绪是一种投射,不过,我有在努力调整。
我喜欢稳定,厌恶失控。台湾具有温情与文艺的一面,但同时台湾也有另外一面,也就是影片反映的民俗文化,很多人觉得台湾民俗文化非常迷人,但在我看来带点迷信色彩,这样未知玄学的东西我是很抗拒的。
总体来说,片子还可以,不过,我是不会再去看恐怖片了,这个片子算是我的测试剂了,谢谢这次珍贵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