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终结者》观后感1100字

发表于2025-01-02 09:20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终结者》观后感

由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终结者》大家并不陌生,里面的机器人更是令人震撼,电影里面展现出来的每一个画面都令人印象深刻,同时给人带来无比巨大的震撼。看完后让人忍不住对未来以及未来的战争产生无限的遐想。

第一部《终结者》是1984年上映的,那时我还没出生;等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是十多年以后了,还是用家里的黑白电视机看的。

该部电影讲述的是约翰·康纳他老爹从未来穿越过来,营救他的母亲不被终结者杀害。并在营救的过程中,慢慢的产生了感情,且怀上了约翰·康纳。在这一部电影里面施瓦辛格饰演了一个从未来穿越过来的机器杀手。这是一个真人与机器人厮杀的故事,施瓦辛格饰演T-800机器人,外面覆盖了一层仿生的皮肤,夜间也能看清外面的街道,他走在人群中你绝对想不到他会是一台机器,更想不到他是一台杀人如麻的机器。因为他说话、行走、奔跑一切都与真人无异。

他此次穿越过来的任务就是要杀掉莎拉·康纳;因为莎拉·康纳就是约翰·康纳的母亲,如果将她提前杀了,约翰·康纳就无法出生,从而就能阻止人类精英约翰·康纳带领人类抵抗天网。于是作为人类精英领袖的约翰·康纳就派了雷斯前往1984年的洛杉矶营救他的母亲。故事也就从此展开,从第一部电影到第三部电影均是沿用了该故事模式;故事虽然精彩,但细想起来却犯了一个逻辑性的错误。

站在未来的世界来看。未来天网已经觉醒,开始对人类进行屠杀;天网是在屠杀人类的过程中才发现了约翰·康纳的存在;而不是在屠杀之前就已经预见到了。也就是说约翰·康纳从出生到现在都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成长的,也没有任何机器人对他母亲和他进行追杀。

所以无论天网派多少机器人过去追杀约翰·康纳的母亲以及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约翰·康纳都是不会成功的;即便成功了,约翰·康纳就能瞬间消失吗?很显然不能,因为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还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凭空无缘无故的消失的,包含人类在内。所以,个人认为这个电影的逻辑是存在错误的。

再说一下里面的正反两派所使用的武器吧。总觉得导演这样安排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凸显反派机器人的强大。

第一部是由真人与机器人进行对抗;雷斯手持霰弹枪与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机器人进行对抗,无论你打多少枪机器人既不会感觉疼也不会死,而且还会奋起直追。纵然全身都布满了弹孔,也可以自行疗伤,然后继续战斗。记得里面有两个经典的画面,由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机器人受伤后自行疗伤。机器人手持手术刀自行割开手臂上的皮肤,里面便露出了金属骨骼,随着手掌的握紧与伸开而自行移动,眼睛受了伤,就割开眼皮周围的皮肤,里面便露出了一颗闪着红光的电子眼,在黑夜之中显得十分恐怖。这两个画面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想想如果在你身边潜藏着一个这样的机器人,那得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当然看完这部电影我便做了一个噩梦,梦中机器人也是对我们人类展开了追杀,但它们追杀我们人类,不是像《终结者》里面那样。它们追杀人类的目的,是想从人类的血液里提取一种燃料,供它们使用。我东躲西藏,最后在噩梦中惊醒。

就问你面对这样一个机器人你是否会感到害怕?在第二部《终结者之审判日》里面,是由两个机器人对抗,一个是由施瓦辛格饰演的固体机器人,一个是由罗伯特·帕特里克饰演的液体机器人。这一部的追杀更加惊险刺激,因为这一部电影里面的故事情节是,约翰·康纳出生之后发生的事情;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也在进步。所以第二部终结者里面出现两个机器人进行对抗,也是合情合理的。

液体机器人不但不惧子弹的攻击,而且被攻击后还能自行愈合;双手还可以变成一把利剑或者两个铁钩又或者由一根手指头变成一个细长的铁刺刺入人眼。更可怕的是还能变身和变声。因为第二部《终结者》里面液体机器人为了杀掉约翰·康纳,竟然杀掉了他的继母,并变身其继母给他打电话,诱使他回家。约翰·康纳知道他继母平时都不关心他,突然给他打电话问他在哪里,还摆出一副十分关心的样子。这引起约翰·康纳的怀疑,识破液体机器人的阴谋后他的继父也被杀了。

第三部《终结者》里面出现的女液体机器人,不但具备第二部《终结者》里面液体机器人的所有优点之外,还自带强大的武器,不但可以喷火,还可以对敌人的武器植入病毒,入侵网络,可以说是比上一个液体机器人更为强大。

虽然第三部《终结者》里面也出现了液体机器人,但基本上还是延续了第二部的风格,两个机器人对打。有一点不明白的是,从第一部《终结者》到最后一部正派人物使用的武器始终以一把霰弹枪为主,而反观反派机器人的武器不断的进行升级,最后却还是被打败。那么升级换代的意义在哪里?如果将霰弹枪换成火箭筒或其他大口径武器的话,那么机器人还会那么难打吗?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杀生》观后感1200字
  • 下一篇:《出走的决心》电影观后感10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