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霸王别姬影评1800字

发表于2025-01-06 09:49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霸王别姬影评


     程蝶衣的一生似乎都在与自我、与艺术、与感情做激烈的斗争。程蝶衣的一生是疯魔的一生,虚幻的一生,又是真实的一生,他的命运可怜可悲可叹。



     他是妓女的孩子,在勾栏瓦舍中长大,从小便对男女之间的关系厌恶。后来母亲为了送他入戏院又砍掉他的第六指,这多出来的第六指是一种艺术性的象征,砍掉它隐喻了程蝶衣失去了男性的部分特征,是心理上的一次阉割。



     在戏班中,程蝶衣因为相貌好而被选为旦角,需要练习一曲《思凡》,其中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蝶衣总会唱错。我认为这里他不是真的不记得,而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反抗,在内心深处他将自己当成男性。而段小楼用烟斗捅他的嘴,强迫他说出“我本是女娇娥”,是对蝶衣更深层次的心理阉割,使得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女性化的心理认同。


蝶衣被强迫唱出“女娇娥”一句


     而蝶衣真正完成女性的转变是在经历张公公的玷污后。这让他内心的女性意识更加强烈,甚至在出门后看到弃婴母性迸发,不顾师父阻拦将其抱回了戏班收养。这一时期,程蝶衣在戏中的角色与现实中的自我逐渐融为一体,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也达到了顶峰。



     在这样对他自我认知的不断打磨与扭曲下,蝶衣对一直陪伴关照着自己的师兄小石头,也就是后来的段小楼产生了不被世俗所纳的感情。少年时小癞子戏言一样的一句“你离了小石头就活不了”仿佛一语成谶,程蝶衣的一生都执着地追求跟随着段小楼,他的梦想就是跟段小楼一起唱一辈子戏。这个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他对段小楼的感情是有些扭曲的,有点像将他当作信仰一般的存在,以致后来当小楼犯错时,他只会把一切都怪罪到菊仙身上,以此来麻痹自己欺骗自己,继续在心中供奉理想化的小楼。但其实小楼早已改变,逡巡不愿向前的只有蝶衣。

“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蝶衣的另一面执着是在戏曲上,他追求完美的艺术,坚信艺术可以拯救自己的人生,甚至他因为那句“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而自我洗脑自我阉割,完成了对自我意识的性别转化中关键一步。但他对自己的成全也将他推入了更深的深渊——袁四爷懂戏,他便和他当知己,或许其中真情掺假意,但对委于他身下蝶衣并没有那么抗拒。青木懂戏,他便给日本人唱,欣喜于自己的艺术被他人赏识。共产党不懂戏,在蝶衣失误后扔拍手叫好。在这一刻蝶衣彻底迷茫了。电影中这一幕将暖黄明亮的灯光打在了共产党身上,而蝶衣所在的舞台上昏暗十分。像是旧时代见证新时代的登场,蝶衣记在心中的师父那句“是人他就得听戏”已然在他注意到之前渐渐崩塌瓦解。



     后来他戒掉大麻恢复状态,却被小四顶掉自己的虞姬角色,亲手送小楼和他一起上台的一瞬间蝶衣对艺术的痴狂枯竭了。文革时期,他一直追随的师兄段小楼无情地批判戏曲、批判他,而唯一关怀他的是他认为的“坏女人”菊仙。这时候他的信念完全崩塌了,他想起从前小楼那句气话“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好像的确如此。真项羽宁死也不会折尊讨饶。

和袁四爷周旋的蝶衣



     最终,蝶衣在舞台上自刎,完成了霸王别姬的落幕。那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仿佛终于将疯魔半生的他拉回现实。段小楼不是戏中的西楚霸王,他也不应该是对霸王一往情深的虞姬。他的死,既是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告别,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在时代浪潮下的无奈与悲壮。而对程蝶衣自己,或许也算圆满了曾经那个“和师兄一起唱一辈子”的心愿。


段小楼



- 时代的变色龙 -

被采访的小楼与蝶衣



     段小楼是一个更加复杂的人,他和蝶衣一样在戏院长大,对艺术的热爱不必多言。但他不像蝶衣一样执拗疯狂,也不像戏中楚霸王一样傲不可折,他像时代中的一条“变色龙”,为了保全自己可以背弃许多。



     在电影中讲儿时的片段时对他们二人后期的性格差异便可窥见一些端倪,蝶衣在被打时从不求饶,他的自我意识的转变从来不是因为暴力逼迫,而是来源于同伴。而小楼从小开始被师父打都会喊“打得好”一类话来减少自己的苦痛。



但我不认为他就是个坏人。


文革里被批斗的小楼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多少人会言不由己?求生本不是错。曾为妓女的菊仙、给日本人唱戏的蝶衣不会因为他的包庇而免受批斗,小楼说什么没有那么大意义,他们想听到的答案总有人会吐露出来,这种时候何必做无谓的殉道士呢?可叹可悲的是他这个戏中的西楚霸王被信任的朋友背叛后,还要跪在地上靠出卖妻子师弟来求一条活路。



     他虽然顺应了时势跟上了时代,灵魂却受到了巨大的扭曲,他那颗霸王的心死了。曾经头劈砖头的追风少年,终于在文革的浪潮中撞得头破血流。

菊仙



- 矛盾的集合 -

出嫁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菊仙



     这部电影能如此出名,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就是人物的多面性立体性,人物性格的复杂多变和剧情的悲剧走向密不可分。不仅是两位主角,其他小角色如菊仙一样拥有饱满的人格。并且在我看来她性格中的矛盾性更甚于两位主角。



     首先,菊仙的性格中充满了坚韧与脆弱的矛盾。她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和追求真爱,她不得不展现出坚韧不拔的一面。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包括与社会的对抗、与命运的抗争,以及与自身情感的斗争。在追求段小楼时她十分大胆,抛下了在花满楼的一切,几乎是堵上了自己的全部去求一份爱。然而,这种坚韧的背后,又隐藏着深深的脆弱。她对于真爱的渴望,对于被理解和接纳的期盼,都让她在某些时刻显得无比脆弱。她害怕失去这份来之不易的真爱,害怕再次被伤害。这种恐惧让她在坚守真爱的过程中显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些敏感多疑。比如在文革前期,她便梦见段小楼背叛了自己。

美丽而坚韧

     其次,菊仙的性格中也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她生活在一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但她却拥有着一颗追求自由、平等和真爱的心。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在她的行为选择和价值观念上都有所体现。她既想要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又渴望摆脱束缚,追求真正的自我。这种冲突让她的性格充满了张力,也让她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曲折。



     菊仙的性格中还有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主要产生于她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个人身份以及她对真爱的执着追求。菊仙作为一个妓女,生活在旧社会的底层,她的身份和地位都受到了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歧视。这种社会背景使得她的理想追求——如真爱、幸福和尊重——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她渴望得到真爱,但她的身份却让她难以被社会接受;她追求幸福,但命运却总是与她作对;她希望得到尊重,但人们往往只看到她的身份,而忽视了她的内心。

经历文革的菊仙,眼中已经失去了光

     她不同于一般的妓女,她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不愿意为了生计而妥协自己的感情。她爱上了段小楼,并决定为了他而离开青楼,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然而,这种对真爱的执着追求,在现实面前却显得如此脆弱和无力。段小楼的背叛、社会的冷漠、命运的捉弄,都让她的理想追求变得遥不可及。对于情敌蝶衣,她看懂他的难处,给他关怀,最后也只是得到背刺。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她的性格充满了悲剧色彩,也让她的人生充满了无奈与叹息。

蝶衣与小楼同台

李碧华在原小说上题“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其实恰恰相反,蝶衣、小楼、菊仙都是重情重义之人,甚至可以说一生都困囿于此,

把自己的命运走进了死局中。

表现出的这种“婊子有情,戏子有义”的形态,

暗讽了那个时代人情的淡漠和荒唐。

在这样的时代下,这些人物似乎怎么走也走不出悲剧的结局。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金陵十三钗》影评1500字
  • 下一篇:《小小的我》影评10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