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电影观后感
回顾青春,面对爱情,男人们与女人们都觉得自己“傻”:
女人们觉得自己傻,是为什么青春时那么“不顾一切”地去爱;
男人们觉得自己傻,是为什么青春时没那么“不顾一切”地去爱!
昨天看了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这部电影,
觉得很好,所以在这里写点观后感,
以供自己怀念!!!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让人边看边笑边哭边心痛的电影,
因为讲述的是一个个曾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我们自己身边的故事,
仿佛我们就是那里面的某个故事人物一样,
所以让我们觉得很真,是真心的笑,真心的哭,真心的痛!
故事情节在这里我不想去讲述,大家有时间自己可以去看,
在这里我只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触。
电影是根椐同名小说改编的,我不知道是原著写得好,还是改编的好,电影里面的台词真的真的非常好!
这是此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
有的像诗,给人以美;
有的像哲学,给人启迪;
有的像生活,让人深思。
如果你去细细品味电影里面的每一句台词的话,
你总会发现有一句会给你最大的震憾,
因为它说到了你的心坎上,
触动了你的神经,你会觉得很对,
感叹原来真的是这样啊!
电影的第三个优点是,画面与镜头处理的非常好,或者说是电影里的场景设计的非常好。
当然,我不是专业的,不可能从专业的角度去看画面处理得好与不好。
只是我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电影选取的场景很有代表性,而且又让人觉得很真,很朴素。
比喻说刚开学时校门口为新生提行礼;
开学时校园中社团摆台拉新同学入社团;
男女生宿舍,宿舍保卫处,学校食堂等等,
这些都让我们很怀念,很熟悉,很感动!
这就是这部电影让我们能真心笑的地方啊!
因为看到这些,我们仿佛回到了青春时的校园。
电影里面的许多故事不正是我们曾经经历的故事吗?
那些爱那些恨不也是我们曾经有过的吗?
所以看到这些,我们笑过后,难道不是很轻易得就追忆往事了吗?
但电影还没完,还在继续,
如果说这部电影只告诉我们这些,
那我想,我也不会写这篇观后感了。
在我们笑过后,追忆过后,电影立马给了我们一个残酷的抉择:
爱情与事业,
现在与将来,
爱情与生活。
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但必须做出选择的难题。
当我们来到人生的三岔路口时,我们就不得不在这两方面做出取舍。
每个人的家庭经历不同,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
或者说在青春时每个人接触的人和经历的事不同,
又或者说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
又或者说每个人对未来生活追求方式的不同,
那么他们在这里,在这时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正如电影里面的一样,
林静选择“消失”;
陈孝正选择留学;
郑薇选择“成熟”;
黎维娟与许开阳选择“婚姻”;
阮莞与张开选择“爱情”;
朱小北选择事业。
当然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回到主角——林静,陈孝正,郑薇三个人身上来,
因为电影想要表现的就是他们三人的抉择,
从他们三人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来体现电影的主要矛盾,
从而来引起我们观众的共鸣与深思。
共鸣就是我们观众真心的哭,
真心的痛,
而说到深思,
那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就是电影的第四个优点。
当然我之所以写这篇观后感,就是要在这里谈谈我的“深思”,
或者说是一点“愚见”吧,至于对不对,我也不想去深究,
只是在这里谈谈看完这部电影对后我的感想而已,
正如我题记里说得那样,仅供自己怀念而已。
青春赋于我们的是一种“敢爱敢恨”的使命!
正如电影里面郑薇与林静那种青梅竹马式的爱情;
郑薇对陈孝正那种疯狂的爱情宣言;
黎维娟高中时那种没想结果的爱情;
还有阮莞对男友那种至死不渝的爱情守护;
也有张开对阮莞那种不求回报甘愿做配角的爱情;
也有许开阳对郑薇那种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情;
更有施洁对林静那种以死相逼的爱情;
还有曾毓对陈孝正那种无私默默关怀的爱情。
这些不正是构成一曲曲青春的爱情旋律吗?
青春时,我们爱得轰轰烈烈,义无反顾,因为这就是青春,
这些爱情,就是青春给予我的使命。
但是当我们成长,在面对人生的抉择时,
又有几人守护了我们的爱情呢?
青春易逝,爱情又何常不是一样伴随着青春,易逝吗?
于是当我们事业有成时,或者说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之后,
面对爱情与婚姻时,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于是像电影里面那样,
女人们(像曾毓,黎维娟,阮莞那样)选择了婚姻第一,爱情第二;
又或像苏小北,郑薇那样选择事业上追求,而在爱情里的孤单。
而男人们(像林静那样)在爱人与被爱中痛苦徘徊;
又或像陈孝正那样,摧毁婚姻,回头再来追寻爱情;
又或是像张开那样依然默默地承受着爱情的煎熬。
不管结局如何,但都能证明一点,
我们都不敢再去“爱”了,不再那样“敢爱敢恨”了。
于是回顾青春,面对爱情,男人们与女人们都觉得自己“傻”:
女人们觉得自己傻,是为什么青春时那么“不顾一切”地去爱;
男人们觉得自己傻,是为什么青春时没那么“不顾一切”地去爱!
所以青春终将留给我们的是遗憾,是追悔,是怀念!
青春易逝,爱情易逝!
让我们向青春致敬!
向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