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上周日的时候去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本打算过几天再发影评,但发现该片实际已经每天都大面积点映,网上到处都是评论,因此现在讲也不算早了,我尽量不剧透。
影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下一家照相馆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邮差阿昌在避难时逃进一家照相馆,后被日军摄影师伊藤视为照相馆学徒,并逼迫阿昌为其洗印照片。在随后的剧情中,阿昌认识了吉祥照相馆的老板老金一家,以及剧院演员林毓秀和国军士兵宋班长。
特殊时期,这7个人躲在照相馆内避难,为保安全,不得不接受为日军摄影师伊藤洗印照片。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照片洗印出来,大家看到了日军在南京所做的滔天罪行。到处都在杀人、纵火、强暴等。同时,日军对外极力粉饰太平。于是几人约定,将这些胶卷底片留存,将来无论谁逃出去,都要把这些罪证对外公布。
故事末尾,这些照片终于被带了出去,并刊登见报,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恶行被世界知晓。1945年日本战败后,这些照片成为宣判南京大屠杀战犯的有力证据,帮助南京军事法庭判处战犯谷寿夫等人死刑。
看完《南京照相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个人觉得,这是近年来最好的主旋律影片之一。对比近年来其他反映南京沦陷的作品,这部影片的故事完整性、节奏流畅度和立意是最高的。
最值得称道的就是,这部电影观念很正。影片没有洗白什么“有良知的日本人”角色。而是通过一个看似友善的摄影师伊藤最后一步步暴露自己的兽性,揭下日军的虚伪面具。
伊藤前期总是对照相馆阿昌和翻译王广海说“我们是朋友”,而到后期他认为阿昌已经不再有利用价值时,便要杀死他。而天真的翻译王广海一直做着给日本人服务将来会有荣华富贵的美梦,却不想自己的妻儿也在江边那一众被射杀的中国人群中。到后来,他自己也因阻止日本人强奸自己情人毓秀而被所谓的“朋友”伊藤枪杀,并被嘲笑狗不可以忤逆主人。
王广海是千千万万汉奸的缩影,当汉奸不会有好下场,他的死是必然的。而他的情人毓秀则要有骨气和有良知的多。毓秀在面对王广海的汉奸说辞,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句是“万一日本人败了呢?”另一句是“日本人是畜生”。
这部电影有四个优点最值得称赞,第一个就是三观很正,没有去洗白日本兵。
第二就是群像照顾得非常好。照相馆里一共7个人,代表了当时不同的群体,有职员、老板、艺人、军人、母亲、学生、婴儿。再加上日军摄影师伊藤和翻译王广海,每个角色都做了挖掘。每个人的演技都很到位,相较之下,刘昊然居然算是演技发挥较差的一个。
第三就是影片并没有放大日军残暴屠戮和性侵中国人的血腥镜头为特写,没有以制造“大尺度”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保护了遇难同胞的尊严,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是严肃和沉重,而非恐怖与猎奇。但片中对日本人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描写并没有落下,而是借邮差阿昌在路上的视角一一经过那些南京不同地方的惨状,并以照片影像的方式二次印证。既扣准了电影故事主题,又不失历史意义。
而且相比同背景的《金陵十三钗》等电影,本片对历史呈现更加完整。从影片开头的南京保卫战的场景到中间出现国际友人对华人难民的救助,再到影片结尾南京军事法庭对战犯的审判,可以说涵盖很全面。能让观众对历史有更完整的认知。
这里尤其赞颂一下当时留在南京,以约翰-拉贝先生和魏特琳女士为代表的20多位国际友人。他们所设立的安全区曾经拯救超过25万南京难民的生命,他们是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
只有熟悉那段历史,就会发现,了解得越多,越发悲伤和情绪复杂,越能理解国家为什么要强大,为什么要珍惜和平。
第四个优点,回归到电影制作上,这是一部质感极佳的电影,无论画面还是语言,都非常优秀。而且电影结构不落以往主旋律影片容易千篇一律的俗套。影片末尾对战犯进行枪决,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让当初照相馆里牺牲的角色也回到了现场,隐在众多南京市民之中。这既表达“天道好轮回”的正义,也告诉着观众与后来人:他们也是我们,我们曾是他们。
在片尾曲时,用手持1937年南京老照片的方式对比现在的同一位置。过去了88年,当初的城墙和街道今犹在,新时代的安静祥和与过去形成强烈对比。这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看到最后,很难不落泪。尤其是南京本地人和去过南京的人。
我去年冬天曾在南京旅行,在电影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场景,譬如城墙、夫子庙、中山门等等。南京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这里的风景、人文与美食都深得我心。
我在南京时,也曾去参观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馆内,感到无比悲痛。有一件事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参观结束走出纪念馆时,看到一位步履蹒跚,银发苍苍的老奶奶也在家人搀扶下来出来。去过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人都知道,从出馆到出口,要绕行很长很长的一段距离。老人家虽已行动不便,但还是坚持参观,足见其拳拳爱国之心。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罪恶滔天的代表性事件,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黑暗和惨痛一页。根据统计,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多达30万人以上。当时的南京几乎成为一座空城、死城。
在从1931年到1945年的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日军在多个省份都对无辜平民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屠戮行为。
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十四年抗战中,也涌现出无数英雄。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人人守土抗战。终于赢得了胜利。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我们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家乡。
今时虽已和平,但真相永远不会结束。日本右翼分子企图篡改和美化侵略历史的卑劣行径,非常需要警惕。也必须警惕一些隐匿在国内人群中的“五十万”。
譬如我曾在网上看到有人对该片事实提出质疑,但实际上该片确实由真实事件改编:两位互不认识的少年留存和保护了大屠杀照片,这些照片后来成为审判战犯的重要证据。
这些混淆是非,企图搞历史虚无主义的人,到底心存何念?我想应该很明了。
翻开历史书,会发现日本这个民族对于大陆一直具有垂涎之心。
从明朝时的倭寇,到晚清时期的甲午战争,再到民国时期的对华全面侵略。桩桩件件,都一再提醒我们,也许有些平民是好人,可以友好交往。但在国家与民族之间,用《南京照相馆》里的一句台词总结:我们不是朋友,不是!
最后,《南京照相馆》可以说是今年截止目前,完成度最好、最优秀的真人电影。短短一篇文字,实际我透露的信息很少,在电影中有更多非常优秀的设计。
《南京照相馆》目前是我的暑期档观影最佳。选择看部这电影,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