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电影观后感
昨天单位组织看了731,一言难尽,除了监狱装修更好,完全比不上20年多前的《黑太阳731》。(香港那边重新上映了,内地为什么不跟上!?)不过,电影能上映的意义远超电影本身,这是国力与话语权的体现:对现在国力的自信,文化自信,对国际舆论的把控能力的提升,告诉世界 全世界这小日本做了什么!!!
有点小失望,因为之前想着这部电影能够对比《辛德勒的名单》,如此一来,全球的影响力就更加大了,知道这个小日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种族,而不是光消耗个人的爱国情怀去赢得票房。
回到电影,731 电影逻辑欠缺,人物形象片面,真的一言难尽,电影又要体现日本731部队的残忍,又想体现人民群众的反抗,又想要有越狱的刺激,又想表现狱友见的情感建立,---结果内容太多,每一个都蜻蜓点水,一样片面。1、来看电影的,其实是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的,本身片子是沉重的,结果姜文是来搞笑的,搞的整体影片调调不三不四。 莫名其妙的情节冲淡了电影的历史厚重感,很像之前陈凯歌《志愿军》,很好的题材,结果陈飞宇一出场,各种酷炫动作,一个人可以杀好多敌人,甚至坦克面对也轻松拿捏,硬生生把电影调调变成偶像动作片,把国家层面的电影夹杂个人陈凯哥就是一个垃圾。2、姜武从个人逐利到觉醒,到带队越狱,想要变现越狱中方各种细节,如果冲破种种关卡,跳脱魔窟,可是对路线确定/对钥匙的获取等等,毫无章法。731本身不是悬疑剧,导演却想拍成《美剧越狱》,结果就是4不像。3、电影中太多,有太多看起来莫名其妙的情节,女魔头和孕妇睡觉,也许是像变现日本人残缺的人性,太割裂了;4、王志文刚出场就像是《基督山伯爵》的神父那样深沉,有能力,有钥匙,有宠物,从10几号隐忍到1000多号,结果一下忍不住就被杀了,前期铺垫的 “深沉隐忍” 与后期 “突然冲动赴死” 的断层,毫无逻辑。5、等等电影情节有太多。
但是,电影能拍出来,就是最大的成功。1、“传播历史” 的意义远超艺术瑕疵。731 部队的罪行最残酷的地方,不仅在于暴行本身,更在于日本战后长期的 “系统性掩盖”—— 大量档案被销毁、战犯因美军包庇免于审判,导致全球范围内对这段历史的认知远不如南京大屠杀清晰。
2、731 与南京大屠杀的层级完全不一样, 打仗会杀人、甚至屠城,古往今来,屠城发现挺多的,但 731 做的事情就不是人做的事, “国家主导、以科学研究为名的系统性反人类暴行,自上而下有预谋的执行,小日本没有人觉得这是错误的(这就是小日本最可怕可恶可恨的地方,可以坏的这么统一):他们把活人当作 “实验材料”,用 “冻伤实验”“活体解剖”“细菌武器测试” 等 “非暴力的暴力”,将 “虐杀” 包装成 “科研”,这是对 “人类文明底线”的彻底突破。日本之所以敢淡化南京大屠杀(用 “战争伤亡” 模糊),却不敢公开承认 731,正是因为他们清楚:前者尚可被包装成 “战争的代价”,后者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洗白的 “反人类罪证”。而电影的上映,恰恰是把这份 “罪证” 摆到阳光下,让 “以科学之名行恶” 的本质被更多人看清。
3、这是中国国力的进步,在国际上更大的话语权。如今能公开拍摄、上映,甚至面向大众传播,本质是国家对 “历史真相的态度” 更坚定 —— 我们不再需要 “回避” 或 “隐晦”,而是主动用影像在国际社会发声,告诉世界 “这段被日本否认的历史,中国记得、世界应当记得”,这正是国力提升后,文化领域 “主动捍卫历史话语权” 的体现。
小日本为什么就这么不当人!?一般坏也就坏一个,但是小日本不同,它坏就坏一锅。因为个人觉得这是小日本的出处影响了他们的国策,磨灭了他们的人性。
日本这个地理位置,现在是海盗,有海洋经济,搁在古代就是一个鸟不拉屎,没人愿意代的地方。就是因为日本地方小环境差,他就像一个家徒四壁的穷鬼,就一直觊觎别人家的土地,而且他还很狡猾,没实力的时候就一直埋头学习,安安静静坐着跪拜叩谢大汉大唐,有能量了就发动战争,活脱脱的一个白眼狼。
为什么他们是白眼狼?日本的地理局限确实塑造了日本的 “生存焦虑”,也就成为侵略的借口,从丰臣秀吉统一小日本后,制定 “征服朝鲜、进攻中国、称霸亚洲” 政策,试图以朝鲜为跳板入侵明朝,后面的清朝甲午中日战争,在后面民国的侵华战争,原因本质都是一样的。
从日本的文化历史进展看,就是 “抄袭 + 本土化改造” 的方式,从中国不同朝代引入大量文化、制度、技术,融合形成自身特色,才了他们的所谓的文化。早期(汉 - 南北朝):以 “生存与启蒙” 为核心,学习基础的农耕、文字、宗教,解决 “从无到有” 的文明问题;鼎盛(唐朝):以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为核心,全面照搬政治制度、城市规划,实现 “从部落到封建国家” 的跨越;后期(宋 - 明):以 “文化精致化与社会秩序” 为核心,选择性吸收禅宗、理学、民间艺术,并融合本土特色(如茶道、武士道),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体系。
唐朝至明朝,日本清楚自身实力与中国的差距,默默发育,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工业化和军事改革迅速崛起,却选择以 “打破旧秩序” 为名,挑战中国主导的东亚格局 ——1894 年甲午战争,日本击败清朝,首次打破东亚传统力量平衡;1931 年起的侵华战争,更是试图彻底取代中国,建立 “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在近代从中国学习了大量文化、技术,却反过来对中国发动侵略,掠夺资源、屠杀平民,这种 “恩将仇报” 的行为,把偷过去的四书五经、儒家伦理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