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黑暗的故事》观后感集锦
《爱与黑暗的故事》观后感1:
这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经历而成,这真实性让我们可以从小主人公的家庭了解到一直处于世界瞩目的以色列、耶路撒冷和犹太人的处境。从中,我们可以看见宗教,民族和历史对每个家庭,每个人命运的影响,很多时候是息息相关,甚至是致命的。这样的了解,让我们能更珍惜当下的和平和相对的自由,珍惜生命。
电影小主人公的母亲范尼亚,一个出生于书香门第的犹太女子,有着曼妙身段和摄人心魄的脸庞,在38岁那年选择了自杀。自杀的原因有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有家庭和婚姻的不如意,更多的是城市民族宗教对个人生活造成的灰暗环境,磨难下失去了爱、生机和希望,最后选择自杀的悲情故事。
《爱与黑暗的故事》观后感2:
电影是从儿子阿莫斯的角度看着母亲的心,从充满爱,慢慢进入黑暗,最后被黑暗吞噬的过程。电影开头,虽然置身于伊路撒冷大屠杀的背景下,但这个浸透在书香的家庭还是温暖相拥的,母亲范尼亚每天会给儿子讲她过去的故事,父亲是个作家,乱世中还出版可四册新书,母亲以热烈的吻回报丈夫。阿莫斯的祖父母来访,母亲会用心地做顿饭菜共享天伦之乐。这一切,都让孩子阿莫斯感到温暖踏实。后来随着战争爆发,生活陷入困难,母亲也慢慢沉默起来,家里的气氛变得压抑沉闷,即使偶尔的一点激情转眼间又被母亲的阴暗心情化为泡影。
从他们一家的睡眠和吃饭的改变,可以感受到母亲的心进入黑暗状态的绝望,这种绝望带给孩子的巨大影响。真希望他的母亲最终能战胜黑暗,绝处逢生,可惜的是她被吞噬了。
《爱与黑暗的故事》观后感3:
电影基于回忆,导演让整部电影处于一种半真半梦的境界,使用了梦一般的音乐,慢镜头,以及曲折空旷的场景来表现记忆中处于绝对个人想象的感觉。
电影有许多小时候和母亲温暖相爱的镜头:儿子一直关注母亲、一起睡觉、洗澡、吃饭、讲故事、外出、雨中带妈妈回家、擦头发裹毛巾……这些镜头都表达出他非常爱母亲想念母亲。
妈妈讲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都带着忧伤,可见母亲那时心已经处于悲伤中,而大环境的混乱则更加一点点抹杀了她生存的热情。
电影就在这样的意境中展开拍摄:爱由多到少,黑暗由少到多。也许生活就是这么残酷,稍不留神心就陷入困境,所以我们要学会种下许多爱的种子,呵护它发芽、长大、开花,并结果。
《爱与黑暗的故事》观后感4:
电影关于犹太民族,这是一个伟大智慧的民族。电影主角虽是个12岁小男孩,但从他的眼睛、语言和行动,我们不觉得他是个普通的天真烂漫的孩子,相反,他语出惊人,特别是他在阿拉伯富商花园单独和那个小女孩的交谈,简直就是一个博学的学者。
他父亲是个作家,出了一套书,母亲出身书香门第,教育也透着哲学思考。他父母的朋友也是一位作家,他们有个共同之处就是家里藏有大量书籍。从电影中,可以看见他们的思想非常深远,远到在探寻和思考生命和世界古老语言的词根相联系。不能说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但犹太民族在思想和文化上的普遍深刻传承是令世界其他民族汗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