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观后感
昨天满怀期待走进影院去看戏台这不部电影,看够却像一脚踏进了半明半暗的戏台后台——这部电影档期从7月17日硬生生拖到25日,炒得沸沸扬扬的“陈佩斯回归之作”,真坐进黑暗里细看,才觉出几分尴尬。说是荒诞,却少了刀锋般的锐利;说是无厘头,又欠了那股疯癫的灵气。推迟上映后的很多软文里提的“讽刺现实”,更是雾里看花。军阀混战、伶人飘零的底色本可深挖,可那些影射时弊的棱角,似乎都消磨在程式化的插科打诨和舞台腔的喧闹里了。满眼是话剧台上挪过来的身段,台词噼里啪啦如倒豆子,可机位钉死了似的,连军阀进城的乱象都得靠演员干嚎五分钟撑场面,所谓“电影感”薄得像层描金的纸。
更扎心的是那份割裂感:一边是陈佩斯撞柱子、扇耳光的卖力,黄渤顶着山东口音扮北京伙计的违和;另一边却是剪得零碎的支线和强行悲情的结尾。讽刺的意图或许有,但力道如同钝刀切肉,隔靴搔痒,难以让人会心一击或脊背发凉。豆瓣那8.0的高分晃得人眼晕,可散场时只记得满座银发观众的唏嘘——这戏,终究是拍给懂他倔强的同龄人看的,而我这中年人心里那把尺,量来量去也够不着“神作”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