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观后感:人到中年,必须主动
昨晚睡前额头不会很热,体温达到39度多,喝完布洛芬没多久就降下来了,身体也舒适了很多。
今天基本上整天头痛,没有高烧,躺在床上看了一部电影《指挥家》。
讲述的是一位寒门女生通过奋斗打破偏见成为乐团指挥家的故事。
当时社会还是认为女性不应该成为指挥家,不适合,不优雅。
但这个女生就不信邪,就是要折腾,勇于打破这个偏见,多次主动出击,抓住看似不可能抓住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贵人,比如她豪门男友,跟他惺惺相惜的罗宾,还有钢琴入门的教授,以及回到荷兰的那位指挥家,还有first lady。
社会对女性在乐团工作存在偏见是吧,她干脆成立了女子乐团。
在荷兰指挥了几场,学成回到美国后,又指挥了几年,轰动全国,得到总统夫人first lady支持后,更是打破了社会偏见。
虽然后面社会进行的top指挥家评选没入选,但也为社会改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跟印度版《女仁医》有点像,虽然这位第一位去美国医学院深造的女医生毕业后没活几年,但至少成了社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社会的进步,就是由主动的人创造的。
有一句话叫做“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但我认为“有准备”还不够,特别是机会减少的中年,还得厚着脸皮,主动出击,才能获得机会。
人的一世,自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