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女孩》观后感
《丹麦女孩》是一部独具深度的电影,通过真实的故事背景,探讨了性别认同的重要议题,展现了一段非凡的跨性别旅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电影讲述的是男女主角追求真实自我和爱的主题。男主角艾纳给妻子格尔达做绘画模特,体内的女人身份莉莉逐渐复苏。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的灵魂是女人,从模仿到渴望肉体置换。格尔达不管艾纳是怎样的角色,都一如既往地爱。当她意识到不可能再象过去那样拥有艾纳的爱时,她愿意成全他的变性愿望。因为只有艾纳快乐,她才能快乐。
观者认为艾纳太自私。为了自己,而不顾忌格尔达的感受。但艾纳的那句:“我们要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虽然冷酷,但也是一种成全。他希望女主遇到真正的男人爱她。艾纳深知自己是莉莉,不能再欺骗格尔达。莉莉是温柔的女人,也需要男人的爱。他知道和格尔达不可能再回到从前。追求真实的灵魂自我,抛弃肉体的虚假自我,莉莉终于获得了解脱。
正如影片中出现那副油画,一排枯树等着枝繁叶茂,艾纳的内心始终忍受着灵与肉不能协调的痛苦,象枯树一样,等待着属于它们的春天。
虽然影片结尾艾纳因为变性手术失败而倒在了格尔达温暖的怀抱,但他最终找到了灵魂自我,化作那缕白纱巾飘向属于自己的森林。
或许灵魂自我找不到真实自我接纳时,让肉体毁灭,灵魂获得解脱,升华……
爱,就是接纳艾纳的全部。格尔达望着飘远的纱巾,满是欣慰。因为她爱的艾纳,变成了真正的莉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