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张桂梅老师的故事,已经耳濡目染,甚至在很多次的写作中也借用她的故事表达有责任、有担当、肯奉献的形象。
听到张桂梅老师的故事要被拍成电影,在新闻里断断续续很多次看到海清老师为了把一个人物表达的更契合做出的各种努力,让这部电影在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好奇。好奇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果变成电影会如何呈现?
本着好奇心,一直在关注,上映多日后,终于得闲,翻开影评,大概是两种声音,一种是夸海清老师演的好,一种是在骂,故事的情节不符合当时的实际。而让我更好奇的是它的名字——《我本是高山》,故一人前往电影院观看。
我本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本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藐视卑微的懦夫
山月在自家的屋檐上写下了“我本是高山”,然后没有再读书,在父亲和哥哥的逼迫下嫁给了四十多岁的老头,遭受家暴至死。后来在张老师每次去山英家家访时,都会响起校训。
高考前,一段关于《我本是高山》的优美的朗读到高中时的重复而快速的重复朗读——这应该也是一种记忆方法,记得自己也曾经这样朗读过,为了记住它,只是效果甚微,但很能表现那是高中,面对的是高考。
大概看完,想完,我还是不能很完美地理解到底为什么取名《我本是高山》
也许这个校训可以直接定位到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也许这个校训可以让我们直接想到张桂梅老师的励志故事
也许这个校训可以表达丽江的山和水,师和生
也许这一群女孩子们本就是高山,本就是人杰
。。。。。。
我本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本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藐视卑微的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