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图片观影《南京照相馆》,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引起我关注的,是影片中无处不在的对比,这些对比或者震撼人心,或者揭露讽刺,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
金老板拉背景布的镜头最是难忘。
苏柳昌等几个南京百姓,在逃难过程中,躲进了吉祥照相馆,靠给日军摄影师冲洗照片,换取几日的苟活和逃出城的通行证。最终,苏柳昌得到两张,地下室的五个人,选择抓阄决定谁出城。
老金妻女抽中了签,即将离开,他们说:拍一张合影吧。拍毕,老金说要让大家感受一下“日行千里”,于是一张张扯下客人们拍照时常用的布景。
“唰”的一声,是北京故宫。
再“唰”的一声,是天津劝业场。
“唰”“唰”“唰”,是上海城隍庙、杭州柳浪闻莺、武汉黄鹤楼……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些幕布怎么会只是背景?分明是我们的山河,是家国的模样。
可很快,镜头转换,尸骸与断壁叠在一起,锦绣河山被铁蹄踏成了碎瓦残垣。
另一重对比,藏在那些暖融融的全家福里。
南京人在忙完毕业、求职、结婚、生子等事后,总要来到照相馆,拍一张照,把日子定格成念想。影片末尾,老金一边给他们拍照,一边说着吉利话,“喜得贵子,人丁兴旺”,“英姿飒爽,保家卫国”,“阖家团圆,儿女双全,凑成一个好字”。
这些寻常人家的小日子,本该是稳稳当当过下去的。可镜头又一转,他们成了逃难队伍里的一员,成了街头尸骸中的一具,成了禽兽蹄下的冤魂,成了慰安所里的一个,成了长江水里的一抹红……
就是这样一个个对比,一个个反差,让我心如刀割。
电影在克制,但我,已经克制不住自己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