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观后感
王子源(初一学生)
今天,在舅公这里,我认真地看完了美国电影《沉默的羔羊》。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片子了,据说是奥斯卡金像奖中第一部惊悚片。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在该片中只出现了16分钟,他的成功表演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如此简短的表演,却获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功,可谓是短而优,精彩!可见一个演员的成功,不是靠占领画面的长短,而是靠占领画面时表演的精彩。短短16分钟,却让一个角色活到人们的心中。我想我会永远记住这个“魔鬼”和塑造“魔鬼”的安东尼·霍普金斯。
该片讲述了实习特工史达琳为了追寻杀人狂野牛比尔的线索,前往一所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汉尼拔给史达琳提供了线索,最终史达琳找到了野牛比尔。经过惊心动魄的追索,将比尔击毙。
整个影片,最经典的是汉尼拔博士说,借位思考一下,杀人者为什么要杀人?欲望?那什么又是欲望?就是每天看到的东西。当我看到这时,还不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随着剧情发展,我才明白,为什么比尔会把第一个杀的人放在河里沉下去,而其它被害者都只浮于河面。因为他不想让人发现他的住所,也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动机。最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野牛比尔”,由于童年时遭到过继母的虐待,使他成为一个性变态者。比尔去过三家变性手术中心,但都遭到了拒绝……这种悲惨的经历,让他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想法,而且越演越烈,包括对女主角史达琳的仇视。
史达琳的童年也有一段痛苦的经历——“尖叫羔羊”的故事。史达琳始终保持着对弱者的同情心和对不能拯救弱者的罪恶感。世人不同的过去,就会造就人们不同的今天。
那么汉尼拔呢?他沉着、冷静、知识渊博、足智多谋。警方虽然将他关在重精神病人的牢狱中,却仍然不得不承认他超出常人的精神病学识。按理说,这类人定能混迹于上流社会,时不时还能帮警察破个案,赚点外快。为什么要走吃人自毁前途的罪恶之路呢?在影片中,并未表述。或许,在07年的《少年汉尼拔》中能找到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