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青年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化学化工学院党员服务站于2021年3月25日下午组织青年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集中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八佰》。
电影《八佰》于2020年7月5日全国首映,该影片讲述了淞沪战役中800名抗日勇士誓死守卫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英雄们视死如归,同仇敌忾的行为感染了所有观众。影片一上映便受到了热烈追捧,为疫情期间略显暗淡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恢复剂。
观影结束后,我们采访了化工院入党积极分子朱家莹,她说道:“影片最令我感动的是为了抵抗日寇炸毁仓库围墙,守卫仓库的战士们前赴后继地背着炸药包跳到日寇群中。这种精神令人动容,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有这样一种精神才能延续五千年而不间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先锋。”青年朋友们,让我们铭记英雄,铭记历史!
观影结束后,不少同学们感触很多很深。优秀观后感摘录于下:
刘嘉美
一条苏州河,一岸是枪林弹雨的人间地狱,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间天堂。人与人的隔膜壁障,近乎绝望的刺眼对比,再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真实的上海,真实的中国......
回顾整个影片我心情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方仓库,与相差数十倍人数的日军血拼,这场面让我想起了《集结号》又或是《拯救大兵汤姆》。每一帧的大场景值得一品:大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的和法租界,另一边是黑压压炮火四起的四方仓库大楼阵地。用里面的一句话:如果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两性极端对比一目了然。河岸的和法租界,外国的战争观摩团,戏子,赌场富人,难民几乎都不看好这个阵地的存亡。没错他们安于现状,盲目乐观。阵地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饭后谈资,甚至相信日本打完就会撤退,只要兵别把日本人引进租界就行。而四方阵地上,他们是农民,是十几岁的孩子,是老兵油子,他们也怕死,也想当逃兵但当入侵者来袭,他们只能以血肉之躯来化解敌人的进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谁会倒下!
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革命先烈拿生命换来的,想想那些如今百旬老兵居然还有人去调侃,欺辱,他们保卫祖国的时候你在干嘛!?他们都有家庭,是战争逼他们变成“孤儿”;他们不会杀人,是战争逼他们变成“杀人犯”;他们不是英雄,是战争逼他们变成“英雄”。影片在展现战争残酷的同时讽刺了那些面对国难还在“享受”的人,他们告诉我们国家有难,人人当自强。我们不是病态,我们不是腐朽,我们不是被动挨打,我是未来的雄狮!我们需要的不是安慰的“毒鸡汤”,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生生不息,前赴后继,团结一致的斗争意志。正如《亮剑》所说:“逢敌必亮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中,一直有这种传承不息的品格!田横五百士!十三将士归玉门]!不畏强权,精忠报国!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血性!这是《八佰》给观众的直观感觉!现如今断臂残垣的四方仓库屹立在繁华的上海……战争是残酷的,如今中美关系并不乐观,加之疫情影响,难说会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和平真的很重要!请务必珍惜!
袁浩伟
劳科兹维茨曾在《战争论》里写道:“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诚然如此,影片《八佰》让我感触益深。《八佰》讲述的是淞沪战争中八百名国军将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当我们为英雄们的无畏举动大唱赞歌时,我不禁要去探索一下八佰背后的故事。此时淞沪会战败局已定,国民党守卫军本可以放弃上海来增加首都南京的防御力量。但是国军领导层没有那样去做,他们此时的如意算盘是打算将淞沪会战拖到布鲁塞尔会议召开时,企图用八佰勇士英勇抗击日寇的感人事迹换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和国际势力对侵华日军干涉。这场悲剧表演背后藏着一种近乎幼稚愚蠢的政治目的。如多数人所料,国际势力始终对此缄口不言。四行仓库的枪声像投进大海的石子,泛起了涟漪但是波澜之后,大海依旧沉默。
彼时中国积贫积弱,内遭日寇欺辱,外被国际轻视,满街狼犬,民不聊生。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七十年的艰苦创业使得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掌握了世界领导者和世界决策倡议者的话语权。于是乎,我们才可以看到杨洁篪主任、王毅外长在安克雷奇怒斥美方无礼行为,说出那一句令国人心潮澎拜的话: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我们才可以看到当瑞典品牌H&M诋毁中国治疆政策,侮辱新疆棉花时,国人奋起抵制其产品,外交部蓝厅严正驳斥中国内政不容干涉。新疆棉花曾温暖了几代人,中国人民对其的感情不容玷污。弱国无外交,国强方能御辱,国家强大才能将这样恶意卑鄙的手段用政治手段处理摆平。
看完《八佰》后,两种感情相顾而生,一是对英雄们的致敬与崇拜;二是对昔日中国和昔日中国人民的同情与惋惜。鉴古知今,现在当我们与别人的博弈手段从战争转变为政治交锋,从流血牺牲转变成外交论战,以口水代替血水。我无不对自己脚下的土地满怀敬意,敬畏她承受的苦难,更敬畏长眠在她那里保家卫国的英灵。
薛胜男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今天化工院党员服务站组织大家观看了《八佰》。镜头里的战士们血肉模糊,刀光血影,苏州河一河之隔便是天堂与地狱,而现实中窗外的初雪下的格外安静与安逸。
对于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来说,电影《八佰》演绎出了另一种我们无法体会的人生,因为大多数人的态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仓库时一样,抗日救国民族大义是别人的事情,他没有杀过人,也不想杀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实却证明了,当战争真的来临时,没有人能够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将焉附的道理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
肆意横行的倭寇,难道他们是真正的主人?心惊胆战的中国人民,才像个根本没有底气的外来者!仓库里面提心吊胆,歌舞剧院里面歌舞升平。没钱没势的人民被强迫着也要举起枪杆子冲一线!被限制住的人远不及一匹脱缰的白马快活!阔太太还在四人成桌搓麻将,还需要用望远镜观看对面的枪林弹雨吗?
小资本家还在露台细品着红酒啊!分别扮演着当局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吗?可是明明都是一样的国籍!或许,有钱可以换来短暂的安逸吧!
勇士,值得被敬佩!退缩的战士,也不应该被耻笑!我只感觉不和平的年代真的恐怖啊!
老人、中年、青年都要冲往战场,背井离乡,舍家弃子,都是有家不能回!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我叫…,这个留给我娘”
“我娘说我新娶回来的老婆胖嘟嘟的,我还没有见过,求求放我走吧”
“多过了两天就像白捡了两天的命”
终于,国旗升起来了!这会儿,无论什么样的身份,好像大家都拧成了一股绳。
欧阳
苏州河南岸,天堂。
苏州河北岸,地狱。
战火烧到他们身边以前,他们有许多种身份。村庄里人人皆熟识的铁匠,一把算盘打得贼精的老算盘,或是只关心春种秋收,靠着双手和土地的农人,学堂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无论是哪一种,都断然不会跟机枪大炮,流血牺牲有丝毫关系。可是芥子气在他的土地上蔓延,兄弟姐妹的鲜血在他的面前迸溅,于是,顾不得挑扁担的肩膀是否能够承受机枪大炮的重量,想不得握惯毛笔的纤弱双手是否能够扣动扳机,国将不国,他们必须上。
夜幕降临,仓库楼上的窗户就被对岸的灯红酒绿所晕染。小湖北的眼里映出了上海的繁华。他一直都想来上海看看,看看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最好还能够照一张相。
从仓库的漆黑死寂到对岸的热闹繁华只有一条苏州河的距离,似乎从死到生也只有一条苏州河的距离。没有人想死,所以我看见端午趁着人不注意潜进了下水道,但我更看到,求生的本能和保卫疆土两种念头斗争下,端午还是回到了那座死寂的四行仓库。从一开始求生欲让端午想要溜走,到最后端午顶着枪林弹雨去守卫代表中国的旗帜,国人有如此,国绝不会亡。
当陈树生给自己捆上四五颗手榴弹,决然地从楼上跳下去,除了震撼,还是震撼。他跳得是那样毫不犹豫,是那样慷慨从容地赴死。他也是个普通人,会依恋父母,会贪恋人间,也会害怕死亡。但是想到敌人即将占领上海的最后一片土地,他就跳了,也许当时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与四行仓库共存亡。
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阴冷黑暗,可八百壮士用鲜血让这片土地变得滚烫。死去的,血液流进他热爱的土地,活下来的,成为唤起四万万国人奋起抵抗的种子。
他们一定能看到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土地上长满了鲜花,树上结满了果子。没有农民会再错过收割晚稻,所有孩子都能在和平里长大。
而他们的名字,被写进每个人的心里。每当旭日春风下,我们就轻轻唤他们的名字,他们一定能听到。每当祖国向前一步,我们就轻轻唤他们的名字,他们一定能看到。
我们的八百壮士,我们敬你,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