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东来》观后感
前几日总想带老婆看场话剧或者歌剧,直到翻阅看见刘佩琦三个字果断买了两张前排票——《西去东来》。买票之前没告诉她,直到当天晚上请她吃了一顿东来顺才说。
说起刘佩琦让我怀念很多,比如三爷,文三儿、刘成等等。刘佩琦=老戏骨这个说法绝对没问题。
这部剧上来有点老舍茶馆的意思,地道的北京口音和老北京的规矩书写的满屏都是,让人目不暇接,但中期加入这些广告用语让我觉得有点低端。
刘佩琦情感深厚,但是这部剧他每次投入情感时状态都是一样(或许我是个偏执狂,也可能因为我看的他影片太多)我认为这是一部年轮电影,时间不停转动,但是整部剧无论年轻还是年迈的丁老板区别都不是很大,没有年轻时的气盛,没有年迈时的豁达。
这让我突然想起李宗盛的那句歌词:老了却不明白年轻人。我认为整部剧他不如我心目的刘佩琦,但我依然喜欢刘佩琦,因为他曾经给我带来的意义非凡。并且至今我仍敬佩他的演员精神(当场他还借故摁压了一下坏了的设备)。
蔡明我是纯纯的不喜欢,没有演技没有情感,最后那点蔡明以灵魂的方式隔空对话,一个悲伤离世的画面搞得观众笑场我觉得已经够的上是演出事故了。
杨九郎我是疯狂爱上,以前也没怎么听过杨九郎的相声,他演话剧我更是没见过,但是这次的关三他演的栩栩如生,不说都觉得他是本色演出,尤其是不让退票的德云社执念。
整部剧我认为最突兀的两个角色莫过于川岛芳子和李香兰,我首先不明白他们存在的意义,而且这俩演员演着实是在背台词,让人不免怀疑是编剧给投资方安插进去的角色吗?
我喜欢一个切肉的小伙计小陈,不仅仅那一句“小廖”让我觉得可笑。他一个擦手巾的动作,一个半弯不弯的腰,几乎伙计的细节都有,可见是下了一番功夫。
我心目中的话剧,是功底,就算再搞笑他也不是“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