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400字

《堡垒》观后感450字

发表于2024-03-24 05:3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堡垒》观后感

今天上午看完的。整体而言,最突出的问题在导演,导演叙事、结构组织方面能力都不太行,故事讲散了。第二个比较大问题在于,电影的拍摄风格和电影的宣传任务没有很好的统一。
之前看了一点儿宣传的片花,以为是一个民国风的谍战片。结果在电影片头看到了一组工作人员好像叫“党史专家”,当时就想这电影恐怕不是一个纯商业片。后来,在片尾看到了长沙、湘潭等地的宣传组织。看完电影之后搜索了一下,果然如此。
电影设置了两条时间线,一条是1933年,陈明昊饰演的庞德甫(毛稼轩)被叛徒盯上,并且抓捕。另外一条时间线是1925年起的回忆线,以章回段落的方式,分别对每个烈士做出了独立记述。回扣了这个电影的主题:纪念“韶山五杰”。
然而,导演的镜头、滤镜、选角、化妆都像是一个拙劣的谍战偶像剧:纸醉金迷的旧上海、手段残忍的敌人、不聪明的敌人、疯狂的叛徒、还有一个化妆过于精致的我方女卧底。
而在涉及到每个烈士具体故事时,因为每个角色是有原型的,要符合史实,所以故事内容其实是落地的,有力量的。然而台词里存在大量正能量口号式台词,跟拍摄风格又产生了非常大的割裂。
在电影里存在着几处很感人的段落,现在回忆起来,应该都是基于现实事件改编的部分,这些部分应该是电影开头字幕里那些党史专家的功劳。但是,由于导演把这些真正触动人心的部分切割的太碎了,导致观众的情绪很难持续。浪费了原型故事。
同时,在1933这条线上,很明显是编剧自由发挥的部分,剧情太不合理了。手动对敌人降智,插入无聊的近身打斗、追车情节,郭晓冬饰演的叛徒都开始怀疑我党卧底了,还装模作样,一次又一次的非要放长线钓大鱼……
如果刨除“韶山五杰”的真实事件部分,让这个电影的编剧和导演自由发挥,恕我直言,这个电影哪怕在网络大电影里都是粗糙不堪。
最后,陈明昊穿着黑色大衣沉默地走在火车站的人群里那一幕很有味道。他应该去试一试一个纯黑色的反派。
以及,在电影结尾时,陈明昊有一段台词,证明了他的表演水平还是很不错的。也证明了即便是本身遣词用句有点“口号式”的正能量台词,倘若配合以充沛的情感,是可以把观众吸引入戏,用心感受到台词背后真正的含义,进而产生共情的。
返回观后感4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第二十条》电影影评400字
  • 下一篇: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4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