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400字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300字400字

发表于2024-10-18 08:4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大唐群星闪耀时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在七年级,我们班利用语文课看完了《头脑特工队》、《长安三万里》、《叫我第一名》、《小王子》等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每次观影后,学生们都会分享自己的感悟,他们会深刻而全面地分析影片人物,会由电影向生活的延伸,会由人物的美或丑审视自己的心灵,他们的观后感让我坚信:他们不仅仅是在享受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在赴一场成长之旅。总之,好的影片和好的书籍一样,可以满足孩子们向外拓展的心理需求,可以满足语文学习的需要,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可以助燃学生的理想。下面是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观后感,幼稚孩儿的感悟一点也不幼稚,大家看看吧。



01
豪放不羁,潇洒自在的李白


观看了《长安三万里》后,我对诗仙李白的性格有了更深了解,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电影中,我看到了李白那飘逸的身影,他手持酒杯,吟咏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的诗充满了自由,对生命的热爱,这种情感深深地感染了我。   李白他豪放不羁,潇洒自在,他一生追求自由,不受世俗的束缚,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典型的体现。  

他超凡脱俗的潇洒不仅体现在他的诗篇中,更深深地烙印在他的灵魂里。他的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种经历让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和深邃的内涵。尽管那时他受尽了挫折,但依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敢于挑战,乐观自信,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在我眼里,李白是一位性格独特,魅力四射的传奇人物。 

                                                                                    罗心妍/文


李白的起伏人生

青年的李白,与稳健的高适截然相反,衣袂飘荡、神采飞扬,满身的腱子肉,眼神中带着傲视一切的自信,意气风发,出口成章。他是一个狂放的少年,也是一个剑术高超的英雄。

中年时的李白,稍蓄着点胡子,不再那么肆意张扬。李白是商人之子身份后,那些权贵根本不管李白才高几何,纷纷将他拒之门外。四处碰壁的李白,虽然心中愤懑,却仍不灰心,打算投靠许家,入赘许家,为自己未来的生活铺路。行路难!行路难!年过半百的李白,身着白袍,面色忧愁,皱纹深重,两鬓衰白,胡子拉碴,一副饱经世事的苍老模样。小肚腩如皮球圆滚滚的,身材臃肿。他说:“人生道,我走不下去了”。他要去做道士,靠修仙炼药摆脱心中的愁苦不平。。

电影的最终,李白被流浪夜郎,幸运的是,李白行至白帝城时,就突然收到了朝廷大赦的消息。他吟“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心情,却是前所未有的松快,豁达洒脱跃然纸上。

李白的一生是失意坎坷的,但他即使处在人生低谷,也依然能作出豪迈洒脱的诗歌来,依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孙可欣/文


真正的朋友

   李白极其重视友情,他们曾经对酒当歌、把酒言欢,没有长篇大论的友情语录,只有见面时的无话不谈和开怀大笑。高适天赋没李白高,李白总是鼓励他说:“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在高适转身奔赴沙场之时,李白对着这位相识多年的挚友喊道“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首诗二十年前我就是照着你的模样写的,高适!”这些话中充满着李白对高适的特殊之情与深深不舍,令我泪目。李白让我明白:真正的朋友不会嘲笑你,而是相信你,鼓励你,支持你。

刘诗佳/文


02
大器晚成的高适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么一句具有讽刺意味的诗,竟出自一位天资愚钝的诗人——高适笔下。那么,这位诗人是如何从读书都需他人帮助,成为一名震烁古今的诗人呢?想知道这个答案,不妨去看看《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通过对高适一生的描写,表现了唐朝的兴衰。对于高适那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见到了许多不同的他。   
首先,我见到了一个耿直甚至有些迟钝的高适。青年的他,不擅言谈,书念不进,外出闯荡四处碰壁,在与李白的情谊中,他大多都是默默倾听,在李白那华丽诗歌词藻前,他所说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笨拙,那么平庸。  
不过,随着影片情节的推进,我观到了一个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永守初心的高适。如果说李白是一个投机者,四处奔波求官,那么高适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奋斗者。自己无法做官,决斗败于敌手,他都没有找借口,而是从自身找原因,回乡勤学苦练,甚至几月几年为一日精益求精。这也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有骨气,不愿卑躬,通过谄媚奉承他人以获一官半职。而且,从他劝阻李白通过入赘豪门走捷径可以看出,虽然志终不得报,但他也从未想过归隐山林,而是不断精进自己,以求报国,这种永远不变的初心,最终也得到了回报,成了镇守一方的节度使。   
最后,我见到了一个富有谋略的高适。在面对吐蕃军时,他先是弃城,诱敌深入,将敌人引入不利地形,再通过敌人的奸细传递假情报,最后通过自己在旧城留下的各种后手,成功大破吐蕃,解了长安之围。   
高适的一生跌宕起伏,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在晚年成为唐朝唯一凭军功封侯的诗人。足见,努力之重要!
张梓顺/文



榜样高适



  高适很勤奋。高适在小的时候,读书时总感觉字在乱动,像小蝌蚪一样。不过,虽然他在读书这一方面没有什么天赋,可他却很勤奋。他请别人读书给他听,他再跟着读,从不放弃理想。他除了读书,在练武方面也十分用功。他通过爸爸的训练,成功的传承到了高家的法。
高适很重视友谊。高适和李白有几十年的友谊,可以说是情比金坚。当李白穷困潦倒后,高适并没有嫌弃他,反而是给他提建议,帮助他。高适成为节度使后,没有因自己和李白身份的悬殊而抛弃这段友谊,而是秘密拜托郭子仪,不动声色地救了李白。
  高士很有自控力。和李白一起混的日子,虽然确实轻松愉悦,可高适却知道这这种生活并不适合他,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立马从中脱离,与李白告别。我从中体会到了高适对自己的要求,他不希望自己沉迷于玩乐美色中。
  勤奋、重视友谊、有自控力,这是我眼中的高适,也希望我能向他学习,将他视为榜样,也做一个踏实勤奋、重情重义、严谨自律的人。
陈雨泽/文


高适的人格魅力



在《长安三万里》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李白和高适。想必大家对李白并不陌生,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都出自他手,但对高适的印象,很多人可能只停留在他写的《别董大》上。然而,《长安三万里》却不以李白为主视角来展开故事,而是用高适的视角。这其中暗藏着的原因里,肯定少不了高适身上闪闪发光的“人格魅力”。
高适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天资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笨拙”。在别人已经可以流利地诵读文章时,他还不认得几个字;在别人已经能写得一手好字时,他还只能写出歪歪扭扭的字。天资不如别人怎么办?自暴自弃?不,高适选择了用坚持来战胜困难。电影中闪过的每一个慢慢变好看的字,都是他日复一日努力后的成果。到了后来,那个曾经连字都不认得几个的毛头小子,成了能写出千古名篇的大诗人;那个曾经把字写得歪七扭八的少年,成了用木碳都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我眼中的高适,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
除此之外,高适还是一个如莲一般的君子。他不走捷径来实现梦想,对好友想走捷径的想法,他也毅然否定。他始终在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最终逆袭封侯。他是谦虚的君子,他托人救李白,攻下敌军领地,却从不夸耀,而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是民族英雄,他“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扶起了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他有着满腔的家国大义,将国家放于自己之上。我眼中的高适,是一个品行高尚,爱国爱民的君子。
当我们身处困境时,不妨看看高适,不抱怨自己的缺陷,而是用努力与坚持将它填补。当我们感到选茫时,不妨看看高适,学习他如莲一般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叶雪妍/文
返回观后感4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 《心灵奇旅》电影观后感450字
  • 下一篇:《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感45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