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恶意》观后感
家附近找了家电影院,票价才24.9,到场才发现我一个人包场了。
因为迟到几分钟,里面已经关灯在播放影片,正好放到黑夜雨天,有人从顶楼摔下去的剧情,给我吓得一激灵。
我犹豫了一下,只敢怂怂得坐在台阶边,没敢坐在居中的黄金位置。
节奏还蛮紧凑的,但是剧情有点土,大概就是记者跟踪报道、引发舆论,网友跟风谩骂,自媒体吃人血馒头。
结果,真相一再反转,最后当事人都受到反噬,只有自媒体一波又一波的蹭流量赚钱。
具体剧情没啥好讨论的,但是我还蛮想聊聊女主这个职业的。
她做的报道偏调查新闻和热点,这是一个工作节奏逼近医生和警察的苦逼工作。
随时有事了就上,24小时待机。
我实习时,短暂地跑过热点新闻。
当时正好有个98年就职于多多买菜的女生因加班猝死,领导让我跟进一下。
那天我正好刚九点下班,由于同龄,一时间生出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她因为加班猝死,我又因为她这件事加班……
折腾一通,快十一点也没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报道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这件事给我带来心理阴影,我想办法换了个赛道。
我还记得例会上,有领导夸赞某位同事,结婚纪念日那天蹲热点新闻到凌晨两点,工作很敬业。
我没觉得钦佩,只感觉不寒而栗。
我只是想打份工,没想着献祭自己的人生。
换赛道后,心理压力变小很多,但依然很累,下班九十点是常态。
有一次快十点下班,辛辛苦苦写的稿子还被领导批得一文不值,心态彻底崩了。
我想不通自己做这些有啥好处。
就算兢兢业业提升业务能力,也只会有更多写不完、改不完的稿子,过着每天都发愁选题、不知道明天会如何度过的苦逼日子。
我一度觉得自己抗压能力不行,毕竟有人过着同样的生活却乐在其中。
后面跟很多性格类似的同事姐姐们聊天,我觉得,可能只是我的个性如此,不适合这份工作。
于是,我又主动转岗,去做固定时间上下班的编辑岗。
毫不夸张的说,我感觉自己到了天堂。
过去三年,我除了出差+江浙沪周边游,哪也没去过。
一是疫情受限,二是终日生活在焦虑中,没心情。
换岗位后,我立马去了好几个地方旅游,还第一次出国玩。
我感觉自己终于活得像个人了😭
更多吐槽还可以参见:
情绪反扑,开始后悔听从命运的安排了
所以说,在媒体行业下行的大环境下,千万不要做记者,那真是拿着卖白菜的钱,赚着卖白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