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观后感400字2篇
01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当灯光渐暗,影片开场,1937 年南京沦陷的悲惨景象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将我拽入那段不忍直视的沉痛历史。
《南京照相馆》没有用宏大的战争场面来冲击观众,而是聚焦在一间小小的照相馆里,讲述邮差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演员林毓秀等普通人为求生存,被迫为日军冲洗底片,却意外发现日军屠城罪证,而后为守护真相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故事。他们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从只求自保到舍生取义的转变,无不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影片中,日军的残暴与伪善令人发指。他们一边进行着血腥的屠杀,一边却强迫百姓拍摄 “亲善照”,企图掩盖罪行、粉饰侵略。摔死啼哭婴儿、强迫阿昌和毓秀假扮夫妻拍照的场景,那残忍的行径和丑恶的嘴脸,让我满腔怒火,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而阿昌、林毓秀等人,这些平凡如蝼蚁的小人物,在看到同胞的悲惨遭遇后,良知被唤醒。他们没有超凡的能力,却凭借着一腔孤勇,在黑暗中与日军周旋,用生命守护着罪证底片,为揭露日军暴行、还原历史真相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民族大义面前,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金老板拉动照相背景布,展示出北京故宫、天津劝业场、武汉黄鹤楼等各地的场景,伴随着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的台词,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这不仅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抗争精神。
走出影院,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珍视这用巨大牺牲换来的和平。同时,也要时刻警惕,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02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庆幸去看了《南京照相馆》,看完后,更爱南京了。
1937 年 12 月,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日军的铁蹄下沦陷,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彼时,“吉祥照相馆” 成为了一群普通百姓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避难所。发生了一系列冷暖的故事。
影片以一家小小的南京照相馆为切入点,视角独特。南京沦陷后,照相馆意外成为临时庇护所,邮差阿昌、老板老金、演员林毓秀等一群平凡人在此相聚。他们原本只想在乱世中求生,却因冲洗出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而被卷入了一场关乎正义与真相的生死较量。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后,他们逐渐觉醒,从“想自己活下来” 到 “想让罪证底片留下来”,这种从 “求生” 到 “觉醒” 的转变,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还有翻译官王广海,他在利益与良知间徘徊,最终选择了反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复杂转变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
《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历史,让身为初中生的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电影中,日军的残暴与虚伪令人发指。他们一方面用相机记录血腥屠杀,另一方面又强迫南京百姓摆拍亲善照片,妄图掩盖罪行。那个时候的南京人已经不是人了,是蝼蚁,是无力,是渺小。
《南京照相馆》让我明白,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我们要铭记那段惨痛的过去,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如今的南京城如此美好,我们应该让他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