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长安的荔枝》,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唐朝历史的知识大门。
电影发生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想吃新鲜荔枝,就派人去岭南采摘新鲜荔枝。一个叫李善德的小丽接到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岭南到长安就要行半个多月,而鲜荔枝保鲜期只有4-5天。李善德到达岭南,遇到了许多好人,像种荔枝的阿童姑娘,热情大方的商人苏谅,忠诚的奴隶“蠢奴”,在他们的帮助下,他一次一次对运荔枝进行试验,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一次次失败的尝试后,他最后找到了可能成功的途径。在后来的运输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在官府的压制下,连续8个驿站的百姓逃逸。在长安附近,一群人遭到了埋伏,仅剩一桶荔枝未被劫。终于完成了任务,保住了家人的性命,但也遇到了作恶多端的太监,贪婪的杨国忠和腐败的朝政。
几个月的时间,耗费无数人力和财力,砍掉了100多丛荔枝树,最终仅换来十几颗仅存的果实,我从中感到百姓的生活不易。此刻再读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中的“一骑红尘飞子笑,无人之是荔枝来”时,我从中感到了皇族的剥削和百姓的苦难。为了让杨贵妃吃到荔枝,花费了许多人力和财力,还有好多钱被贪走了。
这部电影和《长安三万里》一样,描绘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只不过一个是通过大诗人的角度,一个是通过小人物罢了。李善德虽然因直言进谏得罪了杨国忠全家被流放岭南,但他却躲过了安史之乱,没有看到繁华的长安城被战火毁于旦。这也是他比杜甫、李白幸运的地方。 《长安的荔枝》这部电影像一颗荔枝咬下去,既有清甜,也有让人回味的酸苦。让人实在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