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400字

《志愿军:浴血和平》观后感450字

发表于2025-11-01 09:13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红色电影观后感】以血肉之躯铸就和平丰碑——《志愿军:浴血和平》观后感


10月12日,我观看了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志愿军》系列三部曲的终章,该片以“边打边谈”的历史脉络为叙事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抗美援朝后期志愿军将士们以血肉之躯捍卫和平的壮烈历程。影片通过双线交织的叙事结构、鲜活饱满的群像塑造与极具张力的艺术表达,深刻诠释了“和平来之不易”这一震撼人心的主题,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亦是力求唤醒当代人的奉献精神。



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至停战协议签订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将战场与谈判桌的博弈紧密结合。在“谈”的层面,美方代表多次以傲慢态度践踏规则,甚至在中立区频频挑衅;而我方谈判团队则以诚信与智慧坚守底线,用“不开第一枪”的克制向美方展示和平诚意。在“打”的层面,影片用多个扣人心弦的镜头,还原了枫川里高地争夺战、上甘岭战役等经典战役,彰显了志愿军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以战止战”的战略智慧。影片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谈判进程与战场局势交织,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停战协议的每一页签署,都浸染着前线战士的鲜血;和平的每一寸推进,都依托于战场上的寸土必争。



影片以小见大,通过聚焦李晓、林月明、黄继光、赵安南等人物的命运轨迹,折射出那个年代牺牲奉献的时代洪流。当李晓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觉醒,最终接过了父兄责任的接力棒;当林月明拖着病躯,却依旧选择奋战在谈判翻译的一线;当黄继光看见战友接连倒下,胸怀满腔怒火堵住美军喷吐的暗堡火舌;当赵安南听说前线告急,本想回家尽孝的他义无反顾踏上了运送物资的道路,不幸被未爆的航弹炸成火球。他们的牺牲与付出,升华为民族的精神图腾。



临近放映结束,我的眼眶依旧湿润。影片中那嘹亮的冲锋号和呐喊声依旧在耳畔回响,振聋发聩。志愿军系列电影用影像的力量回答了“和平何以可能”这一发人深省的命题,中国的和平不但是正义对强权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在血与火中的淬炼升华。正如影片中所昭示的,今天的中国已无需“钢少气多”的悲壮,但“唯有牺牲多壮志”的信念、“安得壮士挽天河”的期许,始终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底色。唯有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方能让和平的灯火永续长明。
返回观后感4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法外之徒》观后感450字
  • 下一篇:《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4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