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 Lolita (1962)(美国/英国/剧情/爱情)
获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根据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同名小说改编。
纳博科夫,崇拜福楼拜,声称读了一百遍《包法利夫人》。
也许年代太久的缘故,电影几近黑白;也许同样的缘故,人物关系干干净净,似父女,也似纯粹的精神恋情。
作为演员,大叔与少女都太老了。
电影很单线,远远无法尽现小说人物的丰富内在。
洛丽塔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她的美更像毒药。大叔因为早年的经历,坠入对少女无法自拔的迷恋,这一种原罪,成为内心向外的投射——不是落在洛丽塔身上,也将落在别的少女身上。
有悖常理的真情,遭遇虚妄,似乎也算不坏的归宿了——这是基于大众的心理而言。
我恰恰以为,任何一种情意,只要是真,就有无可挑剔的美。它的落空,犹如一场与人无涉的生命旅行,荒凉着丰富,寂寞着闪光,所有的捉弄、玩笑,都只是附加的风景,除了令行程加深几分无力的疲惫的悲剧色彩,并不能改变生命的颜色。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原罪,我的灵魂。”
所有以“原”命名的事物,自有它不凡的意义,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它不会落入世俗或道德的窠臼,自然也不理世俗与道德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