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默夫妇》观后感:离开模范丈夫的家庭主妇
由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克莱默夫妇》很早就看过,对于我肯定不算新片,它也绝不是新片,1979年就上映了,比1953年上映的《罗马假日》要年轻,可是也完全可以称得上一部老片子。
前两天突然在小某书上碰到这部片子的一刻钟快速拉片剪辑,被小视频的标题吸引点进去看,突然屏住呼吸着迷似的被内容打动。这肯定是很长时间以前完全没有的感觉,那个时候我没有结婚,现在则对婚姻有了体会。
没来得及找全片重温就想写点感想,在落笔前在度娘百科了解了一些背景,又让我很想看小说原文,毕竟变成电影经过了改编。在此算是一个坑吧,留待日后完成。
囿于时间限制,电影对5岁孩子的母亲突然离家出走,离开年幼孩子和丈夫的原因没有正面阐述,当记忆中的内容放完后,我只被她为什么要离开他这个问题吸引,以前我从未在这样的问题上花时间,可能以为就是没有爱情了吧。
如果是因为爱情被消磨,为什么母亲找到自己的生活后出现在丈夫和孩子面前,不试图去重修旧好,而是马上就进入争夺孩子的大战呢?
丈夫没有出轨,没有不努力工作,相反他正是努力工作的劳模,赚钱养家糊口,让妻子和孩子衣食无忧,这不正是一个模范的丈夫吗?老实,忠诚,没有不良嗜好,妻子还有什么不满意呢,不满意到离家出走,并在重新现身的时刻马上兵戎相见?
她是有什么不满意导致这么决绝,没有任何缓和余地的离开呢?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问题。
当初为爱奔赴,全心付出给孩子和家庭,为什么会数年之后像投入深渊和不能呼吸的牢笼,以致做母亲的人只能先挽救自己才能承担对孩子的责任?
丈夫又做错了什么,看起来他不但没有错还很棒呀?
努力工作的确很棒,努力工作到振振有词,把忽视妻子的感受当做理所当然,全部重心都放在工作上,成为家庭生活的局外人,就不那么美好了。
不过无论在过去的中国乃至现代的中国,这个问题似乎都不是决定婚姻成败的大事,人们看重的不是这些,在激烈生存竞争中工作狂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谅解,一个家庭主妇没有被丈夫嫌已经很好了,还要反过来嫌丈夫,是会被议论的吧。
电影没有过多地直接探讨这个因素,只在法庭上的辩论中让母亲去表达自己的追求,据说小说中没有明确地写出这样的诉求,电影拔高了主题。
我想要的为什么不能破镜重圆的答案,只能这样去理解,并不算短的婚姻生活如果让你不得出离家出走,那么这个决定应该在离开之前很长时间就进行过内心斗争,在希望破灭的时候才会行动,而既然离开,就不会想到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