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2》观后感
最近《哪吒2》电影票房超过70亿,大家观看了吗?
分享一下我看完后的收获。以下5点是带给所有家长育儿的启示,希望大家共勉!
一、放下完美人设,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完美主义是一种追求极致、不容许任何错误或瑕疵的心态。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父母可能会受到完美主义的影响,期待孩子能表现得完美无缺。然而,这种期望往往会导致压力、焦虑和亲子关系的紧张。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完美主义,接纳真实且不完美的孩子。
二、爱与规则并行,给孩子有边界的自由
爱孩子与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一个家,既要有温暖,也要有规矩。制定了规矩,就要坚持下去,让孩子按照协议行事,才是关键!立规矩不是一时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的陪伴和引导,同时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同理、同感、同心、共鸣、共情、换位思考等。而溺爱恰恰相反,是父母只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把孩子当成自己心爱的宠物,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来理解和尊重。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自由飞翔,自由追求快乐,自由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三、以身作则,做孩子人生的引路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通过对父母的模仿习得的。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父母的正面行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陪伴与沟通,搭建亲子关系的桥梁
倾听:沟通的起点。和孩子沟通的第一步,是学会倾听。共情: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共情是沟通中的关键一环。当孩子遇到困惑或者问题时,试着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的感受。鼓励表达: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不断锻炼和培养。在和孩子沟通时,多鼓励他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尊重差异:接纳孩子的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创造机会:增加亲子互动的时间。沟通需要时间和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创造和孩子互动的机会,比如一起玩游戏、看电影、做饭等。
五、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收起我们的焦虑与急切,深信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如种子扎根、抽芽,默默蓄力,我们只需耐心守望,静候花开。每个孩子都是藏着无限可能的花苞,相信他们的潜力,给予时间与空间,终会等来繁花满枝的那天。信任是滋养孩子成长的养分,怀揣着这份笃定,静等孩子这朵花冲破阻碍,吐露芬芳。
《哪吒2》观后感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曾燃爆影院的呐喊,在《哪吒2》中化作更深沉的叩问。当混天绫的赤焰燃烧至白炽,我忽然明白,那个桀骜不驯的少年正在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蜕变。这场关于成长的寓言,恰似我们每个人都要穿越的暴烈雨季。
太乙真人手中的山河社稷图,不再是飘逸的仙家法器,而是映照出哪吒内心世界的棱镜。魔丸印记在眉心跳动时,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诅咒,而是一个少年对宿命最尖锐的诘问。当乾坤圈开始腐蚀他的神智,那些歇斯底里的反抗里,藏着多少对自我存在的焦虑?
陈塘关的百姓永远在惊恐中后退,他们的眼神编织成天罗地网。可这次,导演让我们看见人群里零星闪烁的善意——颤巍巍递来的糖葫芦,孩童好奇的窥视,这些微光如针尖刺破黑暗,让哪吒的暴戾里渗入迟疑。这种矛盾恰似我们在青春期的困顿:既渴望被理解,又惧怕被同化。
李靖夫妇的铠甲在续集中有了更深的隐喻。父亲铠甲上新增的裂痕,是无数个深夜伏案推演天劫的见证;母亲战袍沾染的不仅是妖魔的血,还有拭去泪水时的胭脂。当哪吒在月下看见父亲模拟天劫的符阵,那些曾被误读的桎梏,突然显露出守护的纹路。
敖丙的龙鳞在深海闪着幽蓝的光,他与哪吒的羁绊超越了简单的友情。冰与火的碰撞中,两个被命运诅咒的少年,在对方眼中照见了自己的倒影。他们就像磁铁的两极,在对抗中完成某种神秘的共生,这让我想起教室里总在较劲却又形影不离的同桌。
天劫咒引发的浩劫场景,特效制作堪称惊艳。但更震撼的是劫后余生的场景:燃烧的混天绫碎片飘向天际,化作点点星火。这个充满诗意的镜头,暗喻着成长的本质——我们注定要在摧毁某些东西后,才能获得新生。
当哪吒脚踏风火轮掠过重建中的陈塘关,那些曾躲避他的百姓正在清理废墟。有人抬头时,眼神里不再是恐惧,而是劫后余生的默契。这个场景让我想起运动会摔倒后扶起我的对手,想起疫情时隔着口罩相视而笑的路人,暴烈过后,温柔自有万钧之力。
片尾字幕升起时,放映厅里有细碎的抽泣声。银幕上最后定格的,是哪吒望向远方的侧脸,魔纹未褪,眼神却澄明如镜。这让我想起教室窗外那株玉兰,每年冬天看似枯死的枝桠,总在某个清晨突然绽开满树皎洁。原来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与命运对抗,而是在认清其狰狞面目后,依然选择做自己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