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之作》观后感
也许除了头领,所有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无论是法西斯主义者如教授医生,还是在抵制法西斯主义的同时,也无法接受社会主义的上吊自 杀的男主的教师父亲,又或是在看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壁画被涂抹覆盖掉而悲伤流泪的,接受了社会主义的工作者,以及目睹了历史风云,社会变迁的无所信仰的迷茫者、寻找者男主人公。
平民大众就像酒瓶子,在自有酒水的情况下,被卷入社会浪潮,依次被灌入“法西斯万岁”和“镰刀锤子”思想,最后混合出一瓶灰绿色难以下咽的东西。
看电影的时候我联想到秦朝和明清时期的严苛的思想禁锢,主流思想恶狠狠地冲刷社会思想的水渠,多样而散乱的石头和水流被驱逐。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影响压抑了思想的发展,阻塞了艺术家们思想的活水源泉。
当主角夫妇从东德搬到西德后,画面基调就变了,场景变得明亮,群众的举手投足间尽是悠闲轻松,主角夫妇是这个世界里最紧绷的人。
幸好,这边有艺术的土壤——某个地方的艺术学院,这里包容新事物,各种形式的艺术被允许。
我还不明白,男主人公所追求的真相是什么?自由的思想,那个内心的“我”吗?
为什么最后选择临摹照片并把它们模糊化,
照片是真实的历史,是记忆,
模糊化让画作从个体的、私人的东西上升到符号和象 征。
如何理解“无主之作”?男主人公还是那样不善言辞,
如影片末尾的记者所说“就想让这一代的许多人一样,他没什么想要讲述的”
是真的没什么要讲,还是太多了无从开始?
最终将这些记忆这些讲述随着画笔和颜料融入画布之中,呈现在画展里,为这一代人开口。
“把自己的感受化成一幅画,这就是这些颓废艺术家们所尝试的。”
临摹真实的照片看似客观、没有感受,但是,果真如此吗?
画下就是放下,如同写下。
无主之作,是呀,因为这不是画家一个人的画,而是这一代人的。历史与时间难道是哪一个人的作品吗?
“所有的作品都有自己的个性,
要是没有个性,
那就只是手工作品。”
男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的真相,
记载瞬间真实的照片,
“不可名状的真实的力量”
就是他的个性。
男主人公是勇敢的一个人,借由他的画笔,一代人的喜乐与痛苦在此宣泄。
这是艺术作品的魔力,阅读它、感受它、与它共情、宣泄自我。
“谁会把真相说出来?
我,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