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500字

电影《女儿红》观后感500字

发表于2025-07-14 09:43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电影《女儿红》观后感
处理家庭关系,往往需要秉持“不盲从、不极端”的原则。

电影《女儿红》中,主人公花雕的一生,恰是这一原则的生动践行。
少女花雕的抉择:不盲从
绍兴酒坊主周老顺晚年得女,取名花雕,更埋下一坛女儿红,待她出嫁时启封。

花雕自幼聪慧,读书明理后,对父亲为她定下的婚事自有判断——对方是开银庄的徐家公子,虽与周家门户相当,却心性稚嫩,绝非她心仪之人。

面对父辈的安排,花雕没有盲从:她拒绝了这门亲事,转而与酒坊画工郑阿藕相恋,甚至怀了身孕。
这一抉择掀起轩然大波:老父震怒,将阿藕赶走;婚约告吹,父亲含恨而终;花雕成了小镇上的“异类”,独自扛起了酒坊的重担。

阿藕临别时承诺定会归来,却因战乱流落台湾,从此杳无音信。

即便命运陡然跌落入困境,花雕也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她守住的不仅是一份爱情,更是对“自我意愿”的尊重。
母亲花雕的包容:不极端
此后数十年,花雕独自抚养女儿秋妹,在风雨中守着酒坊。

文革来袭,“资本家”的身份让母女俩成了批斗对象,酒坊被查封,屈辱与动荡让秋妹对母亲的怨恨愈发深重。

为了逃离这个“拖累”自己的家,秋妹赌气嫁给了工人陈宝康——

这个男人既缺文化、又无担当,相貌平平,后来更暴露了冷漠本性:秋妹孕期时,他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在家玩牌,害得秋妹险些流产。
秋妹的反抗带着近乎决绝的激烈:母亲被批斗时,她当众站出来划清界限;母亲反对她嫁陈宝康,她充耳不闻。

甚至当母亲想将外公埋下的“女儿红”作为结婚礼物送她时,她也断然拒绝。
面对女儿的疏离与伤害,花雕却始终不曾走向极端。她的爱与责任,藏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里:
见秋妹挺着大肚子艰难上下班,她默默借来平板车,日日主动接送;
撞见陈宝康玩牌不顾孕妻,她当即严厉斥责,逼着他尽责;
秋妹因重体力劳动提前临盆,她第一时间奔到医院,寸步不离地照料守护。
无论秋妹如何推开她,花雕从未因怨恨放弃女儿,也从未因伤害选择报复。

她的坚守,是温和却坚定的——既守住了母亲的本分,也给了女儿回头的余地。
结语
家庭关系的维系固然复杂,但花雕的故事启示我们:“不盲从”于错位的安排,是对自我与情感的诚实;“不极端”地应对伤害,是对责任与亲情的包容。

这两种态度交织在一起,恰是维系家庭温度、坚守责任与情感的基本智慧。

正如那坛埋了七十年的女儿红,历经风雨却愈发醇厚,花雕贯穿一生的理性与坚韧,正是守护亲情、穿越时代风雨的力量源泉。
返回观后感5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女保姆你别逃》观后感500字
  • 下一篇:水饺皇后观后感5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