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观后感
前言:最近看了一部主旋律电影《十八洞村》,关于精准扶贫的,想借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在这部电影当中看到了什么。
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颜”
绿水青山,云雾缭绕,错落的梯田,和煦的阳光,勤劳的农民,悠扬的民歌……
这些色彩鲜明的民族特征,并不至于让人感到腻烦,这是片头给我最直接的感受。
其次让我细细品味的是其中的细节
你能想到一只在墙头闲庭信步的公鸡,下一秒的命运是什么吗?
没错,差一点被宰割!
但是,只要恢复了自由身,它依旧可以趾高气昂。
但是谁又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来一次“喝血酒”,下次公鸡的运气可就不一定这么好了。
一口寄托全村希望的井,一股清澈的家乡水。
喝了这碗水,就是村里的人,气消消,和气气;
喝了这水酿出的酒,新仇旧恨,抛在脑后。
房梁坚固,得用好木;
房顶很高,可挂衣物。
做好的板凳,挂上了房梁,烟熏火燎,可抗虫咬;
卷起了铺盖,挂上了房梁,一去三十年,再也不回头;
待到热火朝天时,载上板凳,取下铺盖,回到我的家,看看我爸妈。
再次,让我有点难受的,是电影反映的社会问题
当城市不断发展,乡村的农民该何去何从?在车水马龙中,迷茫的是你我的爹娘。
当发展摆在眼前,是去油田当工人,是去城市打工挣钱,还是留下来继续守着那几亩田。
当农田挡了公路,一面是自己的心头肉,一面是全村的希望,保大还是保小,还是在大火中结束。
最后,让我感动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呼喊你的姓名,因为你能在拥挤的人流中紧握我的手;
我喜欢你的善良,所以除了一袋米,我再帮你添上鱼和酒;
我崇拜你的勇敢,即便你总酒后胡言乱语,我的星星眼,依旧只留给你。
好了,只说到这吧,虽然其实可以说的很多。
人和人之间需要和平交往,人与自然之间也要和谐相处……
扶贫不叫扶,叫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有没有,忙忙碌碌一辈子,到最后,却被人打上“拖后腿”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