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
独特的叙事角度
本作与辛德勒的名单一类常见的通过大人事迹来展现奥斯维辛集中营残酷的电影不同,本作是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探险故事来展开的,用小男孩的眼睛来看纳粹的集中营政策,让人感受到黑暗的理性对人的扭曲,正如开头的一段话“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小男孩对于国家大义之类的东西不是很懂,他只是通过自己的身体感知来认识这个社会,所以在他的眼中犹太人并不都是坏的,他们并不都是社会蛀虫一无是处,他对于反犹政策有着一肚子疑惑,而这才是我们对于歧视应有的态度,我们在接受他人灌输的理念的同时应该保留内心最真实的触动,用我们的良善直觉去判断那些理念究竟是对是错。
穿插的反对纳粹政策的人物
电影中布鲁诺的爸爸是对纳粹政策的忠实拥护者,他受命管理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因为只有这个集中营有着四个焚化炉,这个场景在电影后期一闪而过】,科特勒中尉对于犹太人有着严重的歧视,对本就身体不便的老年犹太佣人帕维尔拳脚相加,对于犹太小男孩什穆埃尔毫不留情,布鲁诺对他这样在犹太人面前凶狠在自己面前相对柔顺的人保持着一种很强的疏离感,换我也会这样,这种对别人狠厉的人不见得就会对自己人一直保持温柔,很有可能某一天就会对自己猛地下手。电影一开始在庆祝布鲁诺父亲升职的晚宴上,奶奶对布鲁诺父亲冷嘲热讽,一开始我没太看懂,不知道为什么奶奶是这样的态度,后面才明白,这是奶奶表达自己对纳粹政策不满的一种方式,而布鲁诺妈妈在得知布鲁诺爸爸真正负责的项目时也表现出强烈的抵制,科特勒的文学教授父亲在纳粹政策实施前离开德国,这些人都是对纳粹政策不满的角色,而实际上对于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当时还是有很多正直的人,对此表达着不满,但是可能迫于时事,就没有能够更强烈的表现出来,不过这些人依旧心存良知的一批人,也会是照亮那个黑暗时代的灯。
教育对人的塑造能力
电影让我震撼的部分在于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塑造能力,即黑暗的理性对人的改变,布鲁诺的姐姐就是洗脑成功的例子。只需要不断地传输一种理念,通过人能接触到的各种传媒予以轰炸,那么一个人很快就能够被洗脑,这正是可怕之处,日本建立满洲国,改变民众的习惯,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隔着几代教育,慢慢的满洲国就成为了日本实际的占领地,可怕的是彼时满洲国人眼中自己就是日本人了,就像部分台湾人眼中自己的身份。
电影结局对主题的升华
电影结局没有给我们一个大圆满,而正是这样一个令人痛苦的结局,让这个电影得到了升华。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期望布鲁诺能够逃离出毒气室,但是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我们会因为那些犹太人长期经受的苦难而弱化他们的不幸【出自“木鱼水心”】,实际上每个人的生命都同等珍贵,不会因为一件条纹睡衣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