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影评
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电影的剧本很精巧,一步一扣,都很扎实,只为讲好这个故事,塑造几个人物。因为这部电影并不炫技,在电影艺术层面上的也不太懂,能说的不多,今天只谈谈一些很散乱的题外话。
故事有三个主要人物,这三个人物都有非常明显的象征意义。
丁务源是一位中国式的传统主义者,他擅长搞关系,送人情。用一句很中国的话来说,他很会来事儿。每个中国人都不能说对他不熟悉,他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秦妙斋是一位油滑的机会主义者,他满嘴跑火车,总是能敏锐地选择和自己利益一致的那一侧。他擅长煽动,但目的是为了满足私欲。值得一提的是,在老舍先生成书的那个时代,这样的人不是少数。
尤大兴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实干家。他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计划。他能宏观地看待历史,同时明白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应当承担的责任。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样的人都不多。
那么结局是什么呢?丁务源最终还是农场的主任。
老舍先生在当年对中国未来的看法不能不说是悲观的,但也是有道理的。而且这种道理是由他本身的生命证明的。1966年,老舍先生自沉于北京太平湖。如果他像丁务源,或秦妙斋,他不会死。但他像尤大兴。有趣的是,在电影里,尤大兴是被驱逐出农场的。
电影中还有个隐藏的人物,即农场的工人。象征意义很明显,即被「历史车轮碾过」的群众。三人和群众的交流很有意思。丁务源是和工人拉关系,小小的克扣。秦妙斋是欺骗(花生米当钱),煽动。尤大兴是命令,辞退。其中隐喻值得思考。
电影中的女性人物,也是非常典型的。三太太,佟小姐,尤太太各有象征。电影最后,是尤太太的背影,耐人寻味。
影片开头就说,电影是改变自老舍先生1943年的小说。但时至今日,其中的象征意义仍然不过时。今天在农场当主任的,又是不是丁务源们?更进一步能使人思考的,尤大兴的改革,效果是有的,但是作为一种不匹配生产力的制度,是不是合适?尤大兴本身,是不是「历史车轮」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能引人思考很多,耐人寻味,可以看看。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想法是,老舍先生,真不愧是「人民艺术家」。怀念老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