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动画片观后感
因为无聊,这两天把《一人之下》的动画版全部扫了一遍。
在这里我就不评论制作水平了,早在十几年前代工时期就具备的能力,缺乏的永远都仅仅只是对于剧本内容和关键帧画的把握。
不过在第一部的早阶段还是可以看出磨合的痕迹,总得是不影响观看体验的。
这边也顺嘴说一句,对于净网存在的限制,肉眼可见的对于动漫来说发散的灵活性被消磨。在精彩性和娱乐性上因为没办法形成大角度的落差而导致有些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调调。(没错,我说的就是第三部与之前两部的比较。)
不过第三部的前六集更像番外,看不看影响不大。但值得称道的是第二集的打斗场面视角的切换还是很过瘾的,总结就是放电影院播都觉着很赞。
现在我们来重点讲讲前两部的感想吧。
上人物塑造课那会,老师说过一句话。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们在文化层面上所拥有的比之外界要丰富的多。但是就像一座宝库没有“芝麻开门”的通关密码一般,看的见摸得着就是拿不走。
缺乏想象力的创造革新性是短板,所以现在整个文化产业界都喜欢拿具有群众基础的现成东西二次加工。《一人之下》也是时代产物之一吧。
等等,好像日本早就这么干了。那或许说我国在这块商业链终于开始走向成熟。
早期存在的妖魔式的改编现象,是地气、逻辑和自主性的缺乏。但在静转动的过程中似乎没有太多水土不服。归功于什么,合适的时期,早一点晚一点都没这么好。(想想《大明宫词》之中对于同性恋、乱伦、小三、通奸、弑父等成为绝唱。)
我在观看过程中,不止一次在想这是大人看的动画片。不影射年纪给人类定义的虚无形式,纯粹说的是内在的轻熟程度。虽然说动画制作的首要目的是要做到所谓的老少咸宜,但作为最早一批经历过成批量外国动画洗礼的我们而言,等待的时间似乎有点久了,也似乎让我们等到了。
为什么说好看呢?因为它把我们从小就奠定的文化通识整合进行重新的诠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应该就是阴阳两极对照人体五行映射到《西游记》猴、猪、沙僧之间的关系。(不剧透,感兴趣自己去看,自己去品。)
因此在“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的意味下,真正做到可以文化输出的同时,因为背靠“大山”所呈现的自我优越的底气。
所以这里就不得不夸夸原作者和动作设计的导演了。没有了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掌握了自己的剧情节奏,顺畅熟练的把一锭金元宝颠上颠下最终捏成一个小人给你看。(太极云手耍的好!)只有自身有文化才能做到产出文化。
接下来第四部的陈朵篇,据说人性更复杂,因此漫改的难度更高。(你懂得的!)如何做到机智的规避限制将成为一堂必修课。不过珠玉在前,我还是略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