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600字

《夺冠》观后感700字

发表于2020-10-01 12:39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夺冠》观后感


影片作为优点,是很明显的。第一段对80年代老女排精神的展现,第二段和第三段对浴火重生之后新女排精神面貌的展现,女排队员真实出演,主角演技,人和人、人和体制、时代差异、“为国家”和“为自己”,这些里里外外的层面都照顾到了。想要去寻找爱国情怀的观众们会得到满足,带好纸巾即可。



关于缺点和不足,综合各种评价,我觉得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真实人物名字被抹去,两位主教练,袁先生和陈先生还有第一代女排全体队员,名字都被抹去。很多地方重新配音,导致口型对不上。不那么“伟光正”的细节被删除。



人物内在逻辑模糊。尤其是后半段表现郎指导(注意:这是巩俐演的郎平,而非郎平本人,所以为了表示对郎平本人的尊敬,我在这里选择不直呼她的名字)执教美国队和重新执教中国队的心路历程展现都是片段式的,前后接不上。核心原因是“为集体”与“为个人”这两个年代的核心价值总是在打架。说是“为个人”吧,有的队员不喜欢排球,要去考大学,郎指导脸上表情是不高兴的,而且她把全队拉回到当年的排球场搞忆苦思甜,还是把集体价值置于个人价值之上。说是“为集体”吧,毕竟郎指导还是鼓励姑娘们去谈恋爱,追问她们的内心真实欲望,鼓励大家要“做自己”。这就导致片子不管是作为“中国女排传”还是作为“郎平传”都是不完整的、断裂的。



其实在我看来,郎指导的心路历程就是从追求集体荣誉到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把个人价值实现作为集体荣誉的最高体现。如果打通了观念上的任督二脉,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旧时代靠牺牲个人价值而追求集体荣誉,结果导致既伤害了个人,间接也贬损了集体。在这方面,最触目惊心的还不是排球,而是乒乓球。我估计在我的有生之年,都无法看到一个把被大家骂成卖国贼的何女士当主角的电影。



排球靠什么赢?当然是靠技术,最好的个人技术、最好的集体配合、最好的战略战术。体育固然需要有精神,但不是光凭精神就能赢,体育是不可以有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的。这才符合真正的体育精神。



当然,体育精神还包括费厄泼赖(公平竞争)、团队凝聚力等等。一切以集体之名强奸体育精神的做法都应当唾弃。



“反派影评”提到,这部片子之所以上线,是因为有关方面觉得《摔跤吧爸爸》这么一部印度电影都能收到那么高的票房,那么拍女排的票房会更高。



《摔跤吧爸爸》:小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自我”?



现在看来,拍女排的难度比“摔爸”难百倍。因为后者就是一个单一主题:关注女性命运,让女性勇敢“做自己”。里面没有什么集体荣誉、政治考量、面子问题之类的东东。



在我看来,郎指导的命运给我们的启示是和冯骥才先生写的小说《神鞭》的道理差不多,玩辫子的时代,我用辫子赢你,割掉了辫子改玩枪,爷一样赢你丫的。我打球的时候赢,当教练的时候赢,不管是中国队外国队,我带哪个队,哪个队赢。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要不是女排精神,啥是女排精神呢?我在哪里,女排精神就在哪里。



最后再带点私货:我看过的国内最有体育精神的影视剧作品是一部电视剧,它的名字叫《旋风十一人》,讲一个高中足球队的,看完了你会觉得,中国足球要是有这么一批球员和粉丝,也许真的会赢。

返回观后感6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沉默的真相》观后感700字
  • 下一篇:《姜子牙》观后感6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