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夺冠》观后感
假期相继看了《夺冠》、《我和我的家乡》和《姜子牙》三部电影,本想一看了之,但一种情绪缠绕,总想说点什么,三则短文,也算观后的一点感慨。
我们的排球情结与影片有差别
可以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一直陪伴着前行,其影响力,感染力一直在心里盘踞着。那阵,每有女排比赛,但凡电视直播,无论多忙,都要观看。说到教练,队员,都会评论一番,当然,多是赞誉有加。确实,女排精神鼓舞了人们,所以敬仰之至。对女排队员也如数家珍,其性格,特点,长处都能说上一二。即使过了辉煌期,也是余辉映射,一直关注,一直热爱,一代又一代,延至于今。尽管中国女排也有低潮,也有败落,但情结未变。
影片《夺冠》反映了女排的夺冠历程,有些场景也让人看得激情澎湃。但艺术化的东西,并没有生活的壮观和完美,是不是艺术的失败。影片与其说表现女排,不如说是反映两个人的排球历程。事实上,郎平,陈忠和是女排夺冠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但是太突出的主线,反而弱化了女排精神。
女排的成长,是一个整体,五连冠中,任何一个队员的缺失,都不会有五连冠。孙晋芳的二传,侯玉珠的发球,张蓉芳的小扣,郎平的扣球,袁伟民的主导......等等都是一个团体的战斗。那场面的紧张激烈,那胜利的狂欢都震撼人心。救球的一个细节,发球的一个失误,背飞的巧扣,受伤的痛楚,都牵动着人们的心。可以说,看比赛的人和运动员共同参与赛事,有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但影片是让人置身于外,就是看两个人在操弄着一个球队。
这样的影片让人难有共鸣。事实上,陈忠和,郎平对排球做出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但在《夺冠》用两个人的线索,并没有突出女排的价值,也弱化了女排精神。
2008年奥运会,中美之战,输赢对两个队都很正常,但这里的戏份,从战前到战后的两人交谈,完全出了奥运精神的范畴,也弱化了两人的精神境界。之后的女排教练之竞选,陈忠和的退出,用这种方式,更弱化了人物精神。新奥运会的取胜,应该是女排在郎平领导下的复兴。排球绝不是恩惠和赏赐,而是教练与队员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女排精神的复活。
记得有一年冬,与朋友到山上喝酒,喝多了,但还记得晚上有一场女排比赛,尽管酒意朦胧,但还是守在电视机前看完比赛,这正是女排所产生的魅力。而看今《夺冠》,却产生不了那时的激情。应该说,这是一部不很成功更谈不上完美的电影。
~~~~~~~~~~~~~~~~~~~~
作者:
刘尚卿,网名圭峰山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发表有长篇小说《乐土》《羊马年》《红月亮》、长篇纪实文学《留守中国》及诗歌、散文等。现为《画乡情》副主编。环球诗文与摄影公众平台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