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观后感
《十二公民》讲述了十二位不同身份地位的学生家长模拟陪审团对“富二代弑父案”进行讨论、辩驳,最后给富二代定罪的故事。
影片开头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铺垫了“富二代弑父案”,以及模拟法庭,再迅速将镜头转向十二位学生家长组成的陪审团,他们需要进行讨论、投票,要求投票结果必须是12:0,才能通过。当陪审团来到一个破旧的仓库(本片的绝大多数剧情都在此处)后,就开始了第一轮投票——11:1。
这些学生家长身份各有不同,实习生、数学家、司机、商人等等。出于自身的见解和态度,多数人选择了有罪,仅有8号家长认为无罪。结果一出来,3号和7号家长当场炸毛,认为8号家长在耽误所有人时间,一件“明摆着的事实”不需要讨论,就是有罪。8号家长觉得案情中有很多疑点,根据“疑罪从无”,他认为无罪。在三人的不断争吵中,时间的浪费让8号家长做出退让,他退出投票,11位家长重新进行一轮无记名投票,若结果是11:0则他不坚持无罪观点,不浪费时间;反之结果若不如此,则陪审团就认真讨论,做出判决。
二次投票的结果自然不是11:0,否则影片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即便如此,确实有除8号家长之外的其他家长认为案情存在疑点,3号、7号和10号家长还是无法接受,认为是在浪费时间,甚至3号家长和10家长开始玩游戏。8号家长对此十分生气,因为在他的不断坚持之后才争取到大多数人愿意对此案进行讨论、细究,而他们两人的态度却是这样,情绪冲动之下,8号家长动手抢夺他们的纸条,阻止他们。这一动作引发了更大的矛盾,本来3号、10号就对8号的投票有意见,这样的动手抢夺更是让二人有了底气。最后,为了将案情讨论进行下去,8号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情绪,对二人道歉。8号家长从杀人动机,凶器,杀人手法及证人证词等方面一一展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富二代无明显杀人动机,凶器的易购买,杀人手法的不合理,两位证人证词存在疑点。逐渐将陪审团对该案件的固有认为逐一消减,最终投票认为无罪的家长越来越多,从11:1的一面倒局面到6:6的持平再到0:12全票通过的无罪。
影片结束,笔者对十二位演员的演技感到惊艳,一间破旧仓库、十二个人,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将影片层层推进,起伏不断。本片虽是翻拍电影,但内容进行了深度改编,隐喻了许多我国的社会现象。除了对演员的演技感到惊喜之外,笔者也从电影中读到了很多: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的获取十分便捷,互联网让人们不断主动或被动接收信息,“不知全貌,不予置评”应该是人们需要认知且实施的行为。另外,情绪管理亦是十分重要,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情绪都是需要进行管理,情绪爆发之下只会带来后悔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