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观后感:如何做孩子心中的“守护神”而非“娃娃机”?
各位宝爸宝妈们,是不是最近都被一部名为《抓娃娃》的电影给刷屏了呢?
这部电影,乍一看似乎是个挺普通的家庭喜剧,但只要你耐心看下去,就会发现其中隐藏的深意和感人之处。
我刚看完这部电影,就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影感受和心得体会啦!
首先,我想说的是,《抓娃娃》这部电影真的是太接地气了!
它讲述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可能发生的真实事件。
比如,影片中的大富豪马成钢,为了培养儿子的坚韧品质,不惜将其置于艰苦的环境中成长。
这种做法,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罕见。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所谓的“苦难式教育”到底好不好呢?
影片通过马继业的故事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马继业,这个原本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在经历了父亲的“苦难式教育”后,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内心充满挣扎。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甚至产生了逃避现实的念头。
看到这里,我真的替马继业感到心疼。
同时呢,我也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作为一名父母,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想了:我们到底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希望他们拥有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人生呢?还是希望他们变成一个被各种压力和束缚所困扰的可怜虫?
我相信,每一个父母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期望。但是,请记住:爱和期望并不等于我们可以随意控制和剥夺孩子的权利和自由。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真的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
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控制和束缚他们,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探索和前行。
就像《抓娃娃》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那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和价值。
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用心去发掘和培养这份光芒与价值,而不是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控制和束缚他们。
我想说的是,《抓娃娃》这部电影真的是太有料了!
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家庭喜剧片,更是一部融合了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人性探讨等多重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佳作。
从家庭教育这个角度来看,《抓娃娃》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无疑是相当真实且深刻的。
影片中的家长们,或因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或因教育理念不同而与孩子产生矛盾冲突。
这些情节设置,都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而在亲子关系方面呢,《抓娃娃》更是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桥段来加以呈现。
比如,影片中的小主人公马继业啊,他在与父亲马成钢相处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最初的抵触排斥到后来的理解接纳再到最后的深深眷恋这样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