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观后感
昨夜,我和王森林在电影院看了《唐探1900》。
此次故事设定在1900年,即光绪二十六年。那时大清已经签下了太多不平等的条约了。
我个人感觉影片悬疑中等(嫌疑人就那几个,很好猜)。毕竟主角一个是被印第安人收养的“河北”人,一个是学中医跟在福尔摩斯做翻译的助理。在他们的人设中并没有超绝的侦探意识,也没读过几千部侦探小说的经历,所以悬疑度太高(但又不能减少精彩,只好通过感情线和竞选市长来复杂化)、知识面太广会让人设崩塌。这也是为什么最终的反转不是这两个人解开,而是周润发演的白轩龄了(和那批资本家打的交道多,自然知道自己和儿子被无解之局套死了)。
在美利坚的结局是BE的,影片开头被拿走的佛头出现在资本家的屋内;白家的房屋被拆毁用来挖石油;没有白家照顾的华人成为了最廉价的牛马。而看台上的洋人却手握酒杯,彰显“绅士”。
单说革命的话,这部剧有四种身份,费洋古是传统保皇派,白轩龄是那些只求自身安稳的群体,白振邦和郑仕良是敢于牺牲、拯救国家的新时代青年,秦福和阿鬼代表的则代表的是尚待觉醒的广大群体。通过主角二人和他们的交集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秦福和阿鬼的思想转变。也就是通过这样,可以更好的让观众带入自己,导演也好更透彻的告诉观众们:
革命到底是为什么?
当你自身的历史文化累计到某个程度,这部电影的意义就会被再放大几个倍数。平常无事时,我便会在百度百科上了解那些本该和我擦肩而过的人。在那段时期,牺牲的大多都是富贵子弟。他们享受最好的教育,体验最好的生活,却把自己投身于水火之中。他们同一颗颗响雷,用自己的牺牲去唤醒更多铁屋中沉睡的民众。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有摆放的台子。上面显示着许多先烈的名字(数量上万)。当你随机点进一个名字,他/她的故事都能夺走你的泪水让你为他们的无畏感到惋惜和敬仰。(那其他千千万万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先烈呢?每当想到这些,我都感到浑身颤抖,太沉重了!)
费洋古倒下前不甘心的那句:“救中国”、白振邦理解父亲为什么给自己起“振邦”二字这两个片段正是这部影片的转折开始,也是革命意识的开始。同时,在中国的二十世纪初,一个伟大的、艰辛的觉醒年代也正式开始拉开帷幕。在一九零零年,那位能救中国的伟人也已经七岁了。
当费洋古他们面对手持火器的洋人居然一点都不犹豫,而是同革命人士一样的狂烈。这让我想到了诗人艾青的那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影片名字是《唐探1900》,但重点是在后面的年份上——它真正的意义不在推理,而是在家国。代入拜登公式:我们不能只在观看爱国电影的时候才去高呼热爱祖国。如今,很多人在互联网的成吨信息下失去自我,随波逐流。被其他人洗脑去骂祖国、侮辱先烈,使得“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现象频繁发生。
我想,不管是作家也好,导演也好,当他们产生有关爱国的作品,只要不是赚烂钱,那一定是具有感情、富有力量的。他们的目的正是去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去唤醒麻木的阿Q和强化广大民众的爱国意识。
当然爱国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在不断了解前人之事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为国家增添力量。最后,我想给大家说的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革命尚未彻底成功,同志仍需激昂奋斗。愿吾辈青年自强,向教员等人那个还未实现的理想付出自己的热血与努力!
(完)
搁笔于二零二五年二月一日
凌晨五点二十九分
山西,张凡心
补充:
1.阿鬼听从女巫珍珠的话(前往华人区等待第一个撞到他的人,这个人可以帮助阿鬼找到杀父仇人)后,阿鬼来到华人区。当他看见漂亮的女孩便主动想去撞对面,那蠢蠢欲动的小动作很搞笑。
2.协盛堂里同时供着三个人:耶稣,观音,关羽。
3.福尔摩斯让自己的翻译助理秦福来扮作他去解决“华人开膛手”一案,这是因为当时美国社会是不允许一个白人侦探参与到这个案子中。身为名探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里面涉及了政治斗争?
4.通过剧情设计,也是让假扮福尔摩斯的秦福和寻找第一个撞到他的阿鬼相遇了。两个人在一个布子里面翻滚的场景配上暧昧的音乐,真的好好笑。
5.王宝强在这部剧中除了充当搞笑担当外,还增添了些超能力。各种动物buff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三国的木鹿大王。
6. 安娜和白振邦在落日时相拥亲吻,很美。但加州禁止华人男性和白人女性通婚,此规直到1948年才被废止。可惜相爱的他们并没有看见自由那天的日出。
7.郑仕良的那句“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这可太有“鲁迅”那味了。在我很小的时候接触到最早的网络视频就是《万万没想到》,饰演王大锤的白客不管是演瞿秋白先生还是郑仕良,都挺不错(毕竟从小就看他的作品)。
8.马车戏效仿前几部的城市追逐戏,效果还不错。而且费洋古的飞刀被阿鬼的鞭子抽掉后发出的“欸”和岳云鹏在《满江红》里的“欸”很像。
9.郑仕良是有原型人物的,叫郑士良。此人学医,与中山先生是同学,兴中会成员,也是武装反清的建议者。
但不过惋惜的是,在第二年就被杀手毒害了。
在费洋古活埋三人时,他说了一句“我信主义深”。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夏明翰烈士于1928年《狱中诗》写道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10.阿鬼口中喊道的“Kachina”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灵和祖先,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角色。
11.历史上真的有“协胜堂”。Hop Sing Tong,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华人黑帮之一,最初活动于美国西海岸。
12.魔术师金陵福的原型朱连魁。是清末民初享誉海外的著名魔术师。为什么影片镜头中还有一架摄影机呢?因为十一年后辛亥革命爆发,他带着机器追随当时武昌城内的起义军深入第一线拍摄交战画面,并在事后剪辑成新闻影片《武汉战争》,又利用自己在文娱圈的影响力为革命党摇旗呐喊,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二零二一年,也就是我初三临近中考的时候。我曾在B站刷到过一个视频。它讲的是一个国内“消失”,国外却有名的魔术师——朱连魁。我印象很深,当时还上了热门。当我看完电影就想起这个视频了,可惜的是我在B站搜索的时候才发现此视频因为涉嫌抄袭被要求下架了。但有人保留了原视频,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
【寻找金陵福ChingLingFoo 唐探1900原型 一位历史长河中的传奇魔术师-哔哩哔哩】 https://b23.tv/2WIJtND
13.美国历史上真实的排华法案,一是禁止华工入境,二是限制华人移民的权利。直到二战时期的1943年才废除了此案。
14.费扬古的人物形象是很丰满的。虽是封建主义的忠诚追随者、革命党的对立方,但同时也是中国的坚定维护者。在他到达美国看到街头的繁华时,这感觉就和当初李鸿章访美一样恍惚无措。
费洋古不懂英语?我看未必。
第一:开头大臣向慈禧太后引荐他的时候,就已经说了此人精通英文。(不要忘了欺骗皇帝可是灭族大罪)
第二:手下武状元喊秦福名字找人时,他告二人在美利坚姓和名是反着念的。
第三:在和爱尔兰黑帮谈判时,他寻找翻译。不是说他不懂,而是他身为清人,又是在美利坚作唯一的满清代表,又怎么低头弯腰说洋语来拉低清朝的地位呢?在后面翻译还没说,他听到黑帮老大的话就变脸了,在这也能看出他是懂洋文的。只是身为满清镶黄旗,鄙夷洋人,不愿说英语罢了。
在与爱尔兰黑帮的谈判中,他害怕却仍站得笔直。当洋人拿枪指着他问“枪快还是刀快时”,他举着飞刀坚定地说“这个距离,我的刀更快。”谈判成功,他眼神示意护卫将牌子削得只剩“华人入内”四个字。
第四:当他挖坑埋三人时,洋人对着报纸高兴欢呼。他本人听见后就恍惚了,再配上秦福的翻译可能会让你觉得他不懂洋文。但当洋人拿着报纸幸灾乐祸地说话,话还没说完时就被费洋古一记飞刀瞬间割喉。
15.为什么他死前,给郑仕良说的是:“救中国”而不是“救大清”呢?
首先,在他下了船看到美利坚的繁华时就怀疑自己是否过于守旧了。如今国家被人蹂虐,希望只能寄托在这批革命人士上。
其次,在十八世纪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清朝就对外文件上签的是中国二字。
16.白振邦在看剧院表演魔术时看表提前出去,我以为是去接应逃到美利坚避难的孙文和郑仕良了,结果是和郑仕良去偷枪为随后国内起义做准备。
17.1903年,谭锦镛作为中国驻美公使馆陆军武官,前往旧金山处理外交事务。在旧金山,他遭到了当地警察的无理围殴和关押,尽管他出示了使馆武官证件,但美国警察仍然狂叫:“凡是中国人都得挨打,谁也破不了例。”谭锦镛受尽屈辱后,愤而投海自尽。
“革命是什么?”
“就是,让中国变得更好。”
一个长辫子,一个中山装;一个旧中国,一个新中国。但无论怎样,前辈们都是为了这片深爱着的土地去寻找救国之道(想到了《觉醒年代》中的辜鸿铭)。